胶莱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 1 绪论 | 第1-34页 |
| ·选题依据 | 第28-29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9-3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 ·预期达到的目的 | 第32-34页 |
| 2 地层 | 第34-45页 |
| ·胶莱盆地基底岩系 | 第34-35页 |
| ·胶莱盆地盖层岩系 | 第35-41页 |
| ·胶莱盆地沉积作用演化 | 第41-42页 |
| ·胶莱盆地作为挤压构造盆地的标志 | 第42-45页 |
| 3 岩浆岩 | 第45-51页 |
| ·概述 | 第45-46页 |
| ·岩浆侵入活动 | 第46-48页 |
| ·火山喷发活动 | 第48-51页 |
| 4 构造特征 | 第51-62页 |
| ·概况 | 第51-52页 |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52-53页 |
| ·盆地内构造单元划分 | 第53-55页 |
| ·断裂构造 | 第55-61页 |
| ·节理构造 | 第61-62页 |
| 5 盆地构造运动学及动力学机制 | 第62-65页 |
| ·胶莱盆地的挤压挠曲作用 | 第62页 |
| ·胶莱盆地的伸展作用 | 第62页 |
| ·胶莱盆地的差异升降运动 | 第62-63页 |
| ·断块掀斜运动 | 第63页 |
| ·盆地走滑运动 | 第63页 |
| ·胶莱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 第63-65页 |
| 6 胶莱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 第65-68页 |
| ·基底褶皱期 | 第65-66页 |
| ·盆地扩张沉降期(莱阳期) | 第66页 |
| ·火山岩盆地期(青山期) | 第66-67页 |
| ·盆地的激活期(王氏期) | 第67页 |
| ·盆地萎缩消亡期(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 | 第67-68页 |
| 7 结论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