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0页 |
| 1 资料和方法 | 第10-12页 |
| ·GDEM资料 | 第10-11页 |
| ·UCM-60声学海流计资料 | 第11-12页 |
| ·观测仪器 | 第11-12页 |
| ·资料来源和数据处理 | 第12页 |
| 2 P矢量计算结果分析 | 第12-17页 |
| ·冬季 | 第13-14页 |
| ·夏季 | 第14-16页 |
| ·春秋季节 | 第16-17页 |
| 3 资料验证 | 第17-20页 |
| ·上层环流的局部验证 | 第18-19页 |
| ·西向强化作用的体现 | 第19-20页 |
| ·资料引用情况 | 第20页 |
| 4 讨论 | 第20-27页 |
| ·与其它资料和方法得到的流场比较 | 第20-22页 |
| ·TOPEX/POSEIDON卫星遥感高度计资料得出的表层地转流场 | 第20-21页 |
| ·1998年和2000年夏季两次南海调查资料得到的流函数分布 | 第21-22页 |
| ·影响本文计算流场和实测流场的因素 | 第22-23页 |
| ·影响计算流场因素 | 第22-23页 |
| ·影响实测流场因素 | 第23页 |
| ·西向强化作用与南海季风急流 | 第23-24页 |
| ·南海暖流 | 第24-26页 |
| ·黑潮水对南海环流的影响 | 第26-27页 |
| 5 总结 | 第27-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