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动力学论文

地下水流场中驻点的水动力学和水化学特征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7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现状第11-16页
     ·驻点的分界功能第11-15页
     ·驻点的物质聚集功能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隧道开挖条件下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驻点演化的理论研究第17-27页
   ·概念模型第17-18页
   ·数学模型第18-20页
   ·数值模型及参数第20-21页
   ·模拟结果及讨论第21-25页
     ·稳定流条件下流场第21-22页
     ·非稳定流条件下流场第22-25页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隧道开挖条件下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驻点演化的实例研究第27-40页
   ·研究区概况第27-30页
     ·地形地貌第27-28页
     ·气象水文第28页
     ·地层岩性第28-29页
     ·地质构造第29-30页
   ·典型剖面选取第30-32页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第30-31页
     ·右线 K2+440 以西砂泥岩段模型范围及典型剖面选取第31-32页
   ·典型剖面稳定流条件下地下水流场分析第32-35页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32-33页
     ·数值模型及参数第33-34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34-35页
   ·典型剖面非稳定流条件下地下水流场分析第35-39页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35-36页
     ·数值模型及参数第36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地下水流场中驻点水化学特征的理论研究第40-54页
   ·保守性物质的迁移模型第40-44页
     ·理想驻点地下水流模型第40-42页
     ·溶质迁移模型第42-44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4页
   ·聚集性物质的迁移模型第44-50页
     ·耦合的水流和溶质迁移模型第45-46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6-47页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驻点附近物质聚集的分析第47-50页
   ·衰变性物质的迁移模型第50-53页
     ·耦合的水流和溶质迁移模型第51-52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结论第54-55页
   ·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个人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省道S219南雁路段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
下一篇: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和西段)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