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5页 |
§1.1 纳米材料的研究简介 | 第11-21页 |
§1.1.1 前言 | 第11页 |
§1.1.2 纳米材料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史 | 第11-15页 |
§1.1.3 有序纳米结构模板组装技术简介 | 第15-21页 |
§1.2 导电聚合物研究简介 | 第21-26页 |
§1.2.1 概述 | 第21-25页 |
§1.2.2 导电高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 第25-26页 |
§1.3 聚吡咯材料的研究 | 第26-32页 |
§1.3.1 前言 | 第26-27页 |
§1.3.2 聚吡咯材料的性质 | 第27-29页 |
§1.3.3 导电聚吡咯的应用 | 第29-30页 |
§1.3.4 聚吡咯材料的电化学方面的研究 | 第30页 |
§1.3.5 纳米尺寸导电聚吡咯的研究 | 第30-32页 |
§1.4 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2-33页 |
§1.4.1 选题背景 | 第3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4.3 研究意义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5页 |
第二章 氧化铝有序阵列模板的制备 | 第45-59页 |
§2.1 前言 | 第45-50页 |
§2.1.1 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发展 | 第45-47页 |
§2.1.2 有序孔生长机理研究 | 第47-50页 |
§2.2 实验 | 第50-51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2.2.2 实验内容 | 第50-51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2.3.1 氧化铝模板的形貌 | 第51-54页 |
§2.3.2 影响AAO模板尺寸的主要因素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三章 交流电制备纳米尺寸聚吡咯材料阵列 | 第59-69页 |
§3.1 前言 | 第59-60页 |
§3.1.1 交流电化学技术概述 | 第59页 |
§3.1.2 交流电化学聚合纳米聚吡咯材料的制备 | 第59-60页 |
§3.2 实验 | 第60-61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60页 |
§3.2.2 实验内容 | 第60-6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67页 |
§3.3.1 聚吡咯纳米管的形貌 | 第61-62页 |
§3.3.2 聚毗咯纳米管的红外研究 | 第62-64页 |
§3.3.3 聚吡咯纳米管的生长机理探讨 | 第64-66页 |
§3.3.4 影响交流电化学聚合聚吡咯纳米管的因素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直流电聚合聚吡咯纳米线阵列及其电化学性质 | 第69-86页 |
§4.1 前言 | 第69-70页 |
§4.2 实验 | 第70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70页 |
§4.2.2 实验内容 | 第7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83页 |
§4.3.1 聚吡咯纳米线的形貌 | 第70-72页 |
§4.3.2 聚吡咯纳米线的红外图谱研究 | 第72-73页 |
§4.3.3 电化学聚合聚吡咯纳米线在氧化铝模板中的生长机理 | 第73-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五章 聚吡咯纳米二极管的制备与表征 | 第86-99页 |
§5.1 前言 | 第86-88页 |
§5.2 实验 | 第88页 |
§5.2.1 试剂与仪器 | 第88页 |
§5.2.2 实验内容 | 第88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8-94页 |
§5.3.1 聚毗咯纳米线和聚毗咯纳米线/Au结的形貌 | 第89页 |
§5.3.2 聚毗咯纳米线的电化学性能 | 第89-91页 |
§5.3.3 电流电压特性的研究 | 第91-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第六章 基于聚吡咯的纳米电容器的组建及电化学性能 | 第99-113页 |
§6.1 前言 | 第99-101页 |
§6.1.1 聚吡咯在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99-100页 |
§6.1.2 本章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0-101页 |
§6.2 实验 | 第101页 |
§6.2.1 试剂与仪器 | 第101页 |
§6.2.2 实验内容 | 第101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1-107页 |
§6.3.1 纳米电容器的制备 | 第101-104页 |
§6.3.2 纳米电容器的表征 | 第104-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第七章 纳米聚吡咯线的光电流研究 | 第113-126页 |
§7.1 前言 | 第113-114页 |
§7.2 实验 | 第114-115页 |
§7.2.1 仪器与装置 | 第114-115页 |
§7.2.2 试剂 | 第115页 |
§7.2.3 实验内容 | 第115页 |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2页 |
§7.3.1 光照下电位扫描过程中的光电流~电位曲线 | 第116-121页 |
§7.3.2 聚吡咯纳米线的长度与光电流的关系 | 第121页 |
§7.3.3 On-off图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第八章 聚吡咯纳米阵列生物传感器的制各及生物催化性能 | 第126-146页 |
§8.1 前言 | 第126-129页 |
§8.1.1 聚吡咯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126-128页 |
§8.1.2 本章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8-129页 |
§8.2 实验 | 第129-130页 |
§8.2.1 试剂与仪器 | 第129页 |
§8.2.2 实验内容 | 第129-130页 |
§8.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30-139页 |
§8.3.1 TEM的检测 | 第130-131页 |
§8.3.2 葡萄糖纳米阵列传感器的红外光谱测试结果 | 第131页 |
§8.3.3 生物电化学实验 | 第131-138页 |
§8.3.4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138-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附录 | 第146-147页 |
文章发表情况: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