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引言 | 第12-15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世界城市森林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 第13页 |
| ·我国城市森林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上海城市森林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2.上海林业简介 | 第15-20页 |
| ·发展历史回顾 | 第15-16页 |
| ·解放初期 | 第15页 |
|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 | 第15页 |
|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 第15页 |
| ·九十年代 | 第15页 |
| ·二十一世纪 | 第15-16页 |
| ·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 ·规模化造林 | 第16页 |
| ·工程化建设 | 第16-17页 |
| ·社会化参与 | 第17-18页 |
| ·多样化造林 | 第18-19页 |
| ·跨越式发展 | 第19-20页 |
| 3.上海城市森林资源的现状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6页 |
| ·上海城市森林资源现状 | 第20-21页 |
| ·林地资源 | 第20-21页 |
| ·林木蓄积 | 第21页 |
| ·上海城市森林资源特点 | 第21-24页 |
| ·城市森林资源质量 | 第21页 |
| ·城市森林资源分布 | 第21-22页 |
| ·城市森林资源特点 | 第22-24页 |
| ·森林覆盖率偏低 | 第22页 |
| ·经济林比重偏高 | 第22-23页 |
| ·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 第23-24页 |
| ·上海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 ·传统的调查体系不能满足城市森林对生态效益的评价要求 | 第24页 |
| ·管理手段落后 | 第24-25页 |
| ·基础资料档案管理不规范 | 第24页 |
| ·森林资源基本图、林相图不齐全 | 第24-25页 |
| ·年度消长资料不全 | 第25页 |
| ·缺乏评估体系 | 第25-26页 |
| 4.上海城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 第26-54页 |
| ·清查体系的建立 | 第26-40页 |
| ·一类清查体系 | 第26-27页 |
| ·二类清查体系 | 第27-30页 |
| ·技术标准 | 第27-28页 |
| ·增加了森林生态功能调查内容 | 第28页 |
| ·增加了绿地率的计算 | 第28页 |
| ·森林经营区划 | 第28-29页 |
| ·小班调查方法 | 第29页 |
| ·林木蓄积抽样控制调查 | 第29-30页 |
| ·四旁树调查 | 第30页 |
| ·《上海市城市森林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 | 第30-40页 |
| ·《上海市城市森林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的意义 | 第31-32页 |
| ·上海市城市森林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功能 | 第32-34页 |
| ·专题子系统建设内容 | 第34-40页 |
| ·城市森林建设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 第40-47页 |
| ·上海林业统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40-41页 |
| ·城市森林建设主要统计指标 | 第41-42页 |
| ·城市森林、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 | 第41页 |
| ·森林覆盖率、林木覆盖率与绿地率的计算 | 第41-42页 |
| ·城市森林营造统计方法 | 第42-47页 |
| ·统计组织 | 第42页 |
| ·统计内容 | 第42-44页 |
| ·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 第44-47页 |
| ·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 | 第47-50页 |
| ·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 | 第47-48页 |
| ·上海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 | 第48页 |
| ·森林生态基金的建立与使用管理 | 第48-50页 |
| ·补偿基金的建立 | 第49页 |
| ·补偿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 第49-50页 |
| ·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 | 第50-54页 |
|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的内涵、目标与原则 | 第50-51页 |
|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的内涵 | 第50-51页 |
|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的目标 | 第51页 |
|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的原则 | 第51页 |
| ·上海城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 第51-52页 |
|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概念和特点 | 第51页 |
|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 第51-52页 |
| ·上海开展城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步骤 | 第52-54页 |
| ·发放林权证 | 第52-53页 |
| ·建立评估机构,促进林地使用权流转 | 第53-54页 |
| 5.结语 | 第54-55页 |
| 6.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