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及邻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及含气特征探讨
1 引言 | 第1-12页 |
·研究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7-8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8-10页 |
·主要认识及成果 | 第10-12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2-21页 |
·地理概况及勘探简况 | 第12-14页 |
·地层概况 | 第14-16页 |
·地质发展简史 | 第16-21页 |
·震旦纪—中三叠世发展阶段 | 第16-18页 |
·晚三叠世发展阶段 | 第18-19页 |
·侏罗纪至白垩纪发展阶段—燕山旋回 | 第19-20页 |
·白垩纪以后发展阶段—喜山旋回 | 第20-21页 |
3 赤水及邻区须家河组地层及沉积相 | 第21-57页 |
·须家河组地层特征 | 第21-28页 |
·须家河组地层特征 | 第21-23页 |
·研究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 | 第23-28页 |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和相分析 | 第28-33页 |
·沉积环境分析 | 第29-30页 |
·沉积相分析 | 第30-33页 |
·研究区须家河期沉积环境与相分析 | 第33-52页 |
·单剖面沉积相特征 | 第35-46页 |
·赤水及邻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 第46-52页 |
·层序地层格架 | 第52-57页 |
·层序地层学研究概况 | 第52页 |
·赤水及邻区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 | 第52-54页 |
·河流相层序地层研究的一点思考 | 第54-57页 |
4 赤水及邻区须家河组储集性 | 第57-73页 |
·须家河组储层“四性”特征概述 | 第57-59页 |
·岩性特征 | 第57页 |
·物性特征 | 第57-58页 |
·电性特征 | 第58-59页 |
·含气性特征 | 第59页 |
·须家河组储层的宏观储集性 | 第59-61页 |
·须家河组储层的微观储集性 | 第61-69页 |
·孔、喉结构特征 | 第61-63页 |
·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 第63-66页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与孔隙演化 | 第66-69页 |
·成岩相及其与物性的关系 | 第69页 |
·影响本区砂岩储集性的主要因素 | 第69-70页 |
·须家河组砂岩储集性的初步认识 | 第70-73页 |
5 赤水及邻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特征初探 | 第73-85页 |
·须家河组生烃条件 | 第73-77页 |
·烃源岩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有机质丰度 | 第74页 |
·有机质类型 | 第74-77页 |
·须家河组天然气的特征及可能成因 | 第77-81页 |
·天然气组成特征 | 第77-79页 |
·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 | 第79-81页 |
·官南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初探 | 第81-85页 |
·气源条件 | 第81-82页 |
·保存条件 | 第82页 |
·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特征 | 第82-8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图版说明 | 第93-100页 |
图版 | 第100-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