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生物絮凝在校园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背景第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第9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本质第9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微观结构第9-10页
     ·纤维状第9页
     ·球状第9-10页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第10-11页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选种第10页
     ·筛选培养基的选择第10页
     ·性能测试第10-11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第11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第11-12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第11页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因素第11-12页
     ·金属离子的影响第12页
   ·微生物絮凝剂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第12-15页
     ·废水悬浮颗粒的去除第12-13页
     ·废水脱色第13页
     ·乳化液的油水分离第13页
     ·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善第13页
     ·污泥脱水第13页
     ·其他方面的应用第13-15页
   ·研究趋势第15-16页
   ·本课题研究目的第16页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筛选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第16页
     ·确定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最佳条件第16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研究第16-17页
第二章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第17-27页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试验药剂、设备第17-18页
     ·菌种来源:SBR反应器、吸附再生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第18页
     ·培养基第18页
     ·筛选方法第18-19页
     ·摇瓶条件第19页
     ·絮凝剂样品制备第19页
     ·菌产絮凝剂的周期第19页
     ·絮凝活性的测定第19页
   ·结果与讨论第19-24页
     ·微生物产生菌的初筛结果第19-20页
     ·微生物产生菌的复筛结果第20-21页
     ·菌产絮凝剂的周期测定第21-23页
     ·培养液中絮凝活性分布第23-24页
   ·降低絮凝剂成本的因素讨论第24-25页
     ·灭菌与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24页
     ·摇床培养与直接通气培养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24页
     ·不灭菌,直接通气培养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24-25页
   ·试验室扩大培养第25-26页
     ·流程第25-26页
     ·方法:第26页
     ·试验室扩大的技术要求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生物絮凝处理生活废水小试第27-52页
   ·试验水质及水质说明第27页
   ·试验原理与工艺流程第27-28页
   ·实验流程与装置第28-30页
     ·试验工艺特性第29-30页
     ·试验所用主要设备及仪器、仪表第30页
   ·试验中所需测取的数据第30-31页
   ·实验方法第31页
   ·实验思路第31-32页
   ·结果讨论第32-45页
     ·投菌前去除结果第32-34页
     ·投菌V_3实验结果第34-36页
     ·投菌V_(11)实验结果第36-39页
     ·投菌V_(13)实验结果第39-41页
     ·混合菌对水处理的效果第41-44页
     ·投混合菌对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善第44-45页
   ·影响混合菌去除效果的因素第45-49页
     ·投菌量对污水OD_(550)去除效果第45-47页
     ·温度对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7页
     ·SV对生活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7-48页
     ·曝气时间对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8页
     ·COD容积负荷对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NH_3-N负荷对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9页
   ·小结第49-52页
第四章 生物絮凝处理生活废水扩大规模试验第52-60页
   ·试验水质及水质说明第52页
   ·实验流程及装置第52-53页
   ·装置设计参数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54页
   ·实验测得数据第54页
   ·实验结果讨论第54-59页
     ·装置启动第54-57页
     ·稳定运行数据第57-58页
     ·冲击负荷阶段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1 结论第60页
 2 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双结晶链段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晶行为
下一篇:高效 开放 灵活 舒适--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建筑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