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遥感技术的艾比湖地区荒漠化监测研究

第一章 引论第1-18页
   ·立项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荒漠化概念与内涵第9-11页
     ·荒漠化概念第9-10页
     ·荒漠化的内涵第10-11页
   ·国内外荒漠化遥感监测的发展第11-12页
   ·荒漠化遥感调查与监测方法第12-14页
     ·影像数据预处理第12页
     ·遥感数据荒漠化信息提取第12-14页
       ·图像处理与荒漠化特征提取第12-13页
       ·卫星影像荒漠化信息解译标志的建立第13-14页
   ·荒漠化植被遥感技术第14-16页
     ·植被遥感模型—植被指数(VI)第15页
     ·植被指数在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第15-16页
   ·本文的研究方案和所用的数据第16-18页
     ·研究方案第16页
       ·研究目标第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本文所用数据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8-21页
   ·研究区范围第18-19页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19-21页
     ·地形地貌第19页
     ·气候第19页
     ·土壤、水文第19-20页
     ·森林资源第20页
     ·自然灾害第20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0-21页
第三章 数据资料处理及荒漠化信息提取第21-34页
   ·数据资料处理第21-28页
     ·NOAA 植被指数图像处理第21-22页
     ·MODIS数据预处理第22-28页
       ·MODIS 探测器特点及其数据产品结构第22-24页
       ·MODIS 数据解包第24-26页
       ·MODIS 影像数据几何校正第26-28页
       ·太阳高度角订正第28页
       ·研究区域提取第28页
   ·荒漠化信息的提取第28-34页
     ·植被指数的多天最大合成第29-30页
       ·MODIS 最大植被指数的合成第29-30页
     ·MODIS-NDVI 影像与NOAA-NDVI 影像的配准第30-31页
     ·数字植被盖度模型(DVCM)的建立与荒漠化等级划分第31-34页
       ·植被盖度遥感模型第31-33页
       ·以植被覆盖为依据的荒漠化等级划分第33-34页
第四章 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第34-43页
   ·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专题图及正确性分析第34-35页
   ·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变化情况第35-41页
     ·2002年-2004年变化情况第35-37页
     ·1993 年-2004 年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变化情况第37-39页
     ·三个不同时间段的荒漠化数量的比较第39-40页
     ·不同降水等值线区域内荒漠化变化的差异第40-41页
   ·11 年来气候变化第41-42页
   ·防治建议第42-43页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第43-45页
   ·本文总结第43-44页
   ·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图1第48-49页
附图2第49-50页
附图3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当前中国农民问题的理性分析
下一篇:空间网格结构整体疲劳分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