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 言 | 第1-9页 |
二、 资本制度的发展方向 | 第9-16页 |
(一) 管制与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方向 | 第9-13页 |
(二) 中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方向:管制还是放松管制 | 第13-16页 |
三、 验资在资本制度中的意义 | 第16-23页 |
(一) 验资制度下的资本审验方法 | 第16-18页 |
1 对现金出资的审验 | 第16-17页 |
2 对实物出资的审验 | 第17-18页 |
(二) 验资制度与外国法资本审验制度之比较 | 第18-19页 |
(三) 注册会计师验资的局限性 | 第19-21页 |
1 重法律形式而不重经济实质 | 第19-20页 |
2 注册会计师的验资结论依赖于外来证据的真实性 | 第20页 |
3 验资是在特定时间点对股东出资义务履行情况的审查而不是公司资本充实的持续保证 | 第20-21页 |
(四) 验资在资本制度中的作用 | 第21-23页 |
1 验资制度是提高公司信用程度的重要手段 | 第21页 |
2 验资制度分担了公司登记机关的审查职责 | 第21-22页 |
3 验资在有限程度上保护了公司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 第22-23页 |
四、 注册会计师验资业务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23-30页 |
(一) 注册会计师验资业务的危机 | 第23-25页 |
(二) 注册会计师验资的民事责任问题 | 第25-30页 |
1 验资的局限性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25-26页 |
2 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义务标准 | 第26-30页 |
五、 验资制度的发展方向 | 第30-35页 |
(一) 验资制度继续存在的理由 | 第30-33页 |
1 资本仍是判断公司信用的重要指标 | 第30-31页 |
2 验资制度是防止虚假出资的重要手段 | 第31-32页 |
3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不能成为取消验资制度的理由 | 第32-33页 |
(二) 验资制度的完善 | 第33-35页 |
1 改变公司设立过程中须登记财产的交付方法,取消承诺函制度 | 第33页 |
2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现物出资的价值评估承担责任 | 第33-34页 |
3 完善注册会计师验资的法律责任制度 | 第34-35页 |
六、 结 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