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

论计算机犯罪

中文摘要第1-3页
外文摘要第3-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计算机犯罪的产生、发展及原因第12-14页
   ·世界各国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立法现状第14-19页
     ·采用“整体的立法方式”的国家的刑事立法现状第15页
     ·采用“渐进的立法方式”的国家的刑事立法现状第15-16页
     ·我国关于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立法第16-19页
第2章 计算机犯罪定义及其类型划分第19-28页
   ·国内外计算机犯罪定义及其评析第19-21页
   ·关于计算机本身在犯罪中的地位的评论第21-23页
   ·计算机犯罪定义的重新界定第23-26页
   ·计算机犯罪的分类第26-28页
第3章 计算机犯罪的犯罪构成第28-40页
   ·犯罪主体特征第28-32页
     ·计算机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第28-30页
     ·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以及单位可以成为计算机犯罪主体第30-31页
     ·外国人作为犯罪主体的分析第31-32页
   ·犯罪主观特征第32-34页
   ·犯罪客体特征第34-35页
     ·计算机犯罪的客体特征第34-35页
     ·计算机数据可以成为计算机犯罪的犯罪对象第35页
   ·犯罪客观特征第35-40页
     ·侵入行为第36-37页
     ·破坏行为第37-38页
     ·计算机犯罪不存在不作为形式第38-40页
第4章 计算机犯罪的认定第40-52页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认定第40-44页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认定第44-47页
   ·其他类型计算机犯罪的认定第47-52页
     ·侵犯计算机财产罪的认定第47-48页
     ·计算机窃密罪的认定第48-50页
     ·窃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服务罪的认定第50-52页
第5章 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完善第52-55页
   ·犯罪主体的扩展与增加第52页
   ·关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完善第52-53页
   ·关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完善第53页
   ·罪名的完善第53-54页
   ·刑罚的完善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独创性声明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航天微电子产业评价研究
下一篇:电厂维护中基于虚拟现实及智能代理的人机融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