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4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8-9页 |
(二) 选题的实践意义 | 第9-12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概念建构活动的理论分析 | 第14-22页 |
(一) 主动的建构 | 第14-16页 |
(二) 连续不断的建构 | 第16-20页 |
(三) 群体交互的建构 | 第20-22页 |
三、 数学概念建构的可能性研究 | 第22-27页 |
(一) 数学概念的静态分析 | 第22-25页 |
(二) 数学概念的动态发展 | 第25-27页 |
四、 数学概念掌握中的建构活动 | 第27-34页 |
(一) 双向建构的活动 | 第27-30页 |
(二) “具体--抽象--具体”的建构活动 | 第30-34页 |
五、 建构活动模式下的数学概念教学 | 第34-43页 |
(一) 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 | 第34-38页 |
(二) 数学概念的整体教学 | 第38-43页 |
六、 教学建议 | 第43-48页 |
(一) 提供感性材料 | 第43-45页 |
(二) 注重学生差异 | 第45-46页 |
(三) 激发认知冲突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