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3页 |
临床研究 | 第13-21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13-14页 |
(一) 病历来源 | 第13页 |
(二) 采集时间 | 第13页 |
(三) 病例选择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病例分组 | 第14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三) 观察指标 | 第15页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5页 |
(五) 统计学方法 | 第15-16页 |
三、 资料分析 | 第16-18页 |
(一) 病例分组 | 第16-17页 |
(二)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7-18页 |
四、 研究结果 | 第18-21页 |
(一)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 第18页 |
(二) 肿胀得分比较 | 第18页 |
(三) 踝关节功能活动比较 | 第18-21页 |
讨论 | 第21-26页 |
一、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发病机制解析 | 第21-22页 |
(一) 从中医理论探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病因病机 | 第21页 |
(二)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1-22页 |
二、 功能治疗的机理 | 第22-24页 |
三、 功能疗法适应症的选择 | 第24页 |
四、 后遗症 | 第24-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附录 | 第30-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