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29页 |
第一节 海洋微生物研究意义 | 第7-9页 |
第二节 海洋微生物的应用 | 第9-16页 |
·海洋微生物是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 | 第9-14页 |
·极端酶 | 第9-11页 |
·抗生素 | 第11-12页 |
·毒素 | 第12-13页 |
·抗肿瘤活性物质 | 第13-14页 |
·海洋污染的生物治理 | 第14-15页 |
·海洋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 | 第14页 |
·海洋微生物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 | 第14-15页 |
·海洋微生物发酵生产 DHA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海洋链霉菌的分类地位及研究意义 | 第16-21页 |
·链霉菌的分类地位 | 第16-17页 |
·链霉菌及其相关属间的分类关系 | 第17-20页 |
·链霉菌分类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微生物色素研究概况 | 第21-29页 |
·天然色素研究进展次 | 第21-23页 |
·天然色素的分类 | 第22页 |
·天然色素资源开发和优化选择 | 第22-23页 |
·微生物色素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微生物色素的合成机理 | 第23-24页 |
·微生物色素的应用 | 第24-26页 |
·天然蓝色素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海洋链霉菌菌种库的建立 | 第29-36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9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29页 |
·海洋链霉菌的分离 | 第29-30页 |
·海洋链霉菌的纯化 | 第30页 |
·菌种库的建立 | 第30页 |
·菌种保藏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第三章 具有抑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初步鉴定 | 第36-59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36-46页 |
·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36-37页 |
·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 | 第37-42页 |
·形态观察 | 第37-38页 |
·碳源利用 | 第38-39页 |
·耐盐性 | 第39页 |
·荧光色素 | 第39页 |
·脓青素的产生 | 第39-40页 |
·接触酶 | 第40页 |
·明胶液化 | 第40页 |
·纤维素上生长 | 第40页 |
·淀粉水解 | 第40-41页 |
·H2S 的产生 | 第41页 |
·氧化酶 | 第41页 |
·色素的产生 | 第41页 |
·脂酶 | 第41-42页 |
·S rRNA 基因序列测定 | 第42-46页 |
·菌株基因组 DNA 的制备 | 第42-43页 |
·引物设计 | 第43页 |
·PCR 扩增 | 第43页 |
·PCR 产物的电泳检查 | 第43-44页 |
·PCR 产物的纯化 | 第44页 |
·T-A 克隆及测序 | 第44-46页 |
·序列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46页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第46-59页 |
·抑菌活性结果 | 第46-48页 |
·培养特征 | 第48页 |
·生理生化特征结果 | 第48-50页 |
·对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结果的讨论 | 第50-52页 |
·对具有高抑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 16S rRNA 的鉴定结果 | 第52-54页 |
·16S rRNA 基因的 PCR 扩增片段及 T-A 克隆、测序结果 | 第52-54页 |
·系统树的建立 | 第54页 |
·对 16S rRNA 结果的讨论 | 第54-59页 |
·目标基因的选择 | 第54-56页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56-58页 |
·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产蓝色素海洋链霉菌 M259 的初步研究 | 第59-73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海洋链霉菌 M259 的培养特征及分类鉴定 | 第59-60页 |
·培养特征 | 第59页 |
·形态特征 | 第59页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59页 |
·抑菌活性 | 第59页 |
·16srDNA 基因的 PCR 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59-60页 |
·产蓝色素海洋链霉菌 M259 的摇瓶发酵优化 | 第60-61页 |
·发酵方法 | 第60页 |
·胞外色素测定分析方法 | 第60页 |
·碳源对蓝色素产率的影响 | 第60页 |
·氮源对蓝色素生成的影响 | 第60-61页 |
·发酵液起始 pH 值对产蓝色素的影响 | 第61页 |
·不同培养基对产蓝色素的影响 | 第61页 |
·培养时间对产色素的影响 | 第61页 |
·蓝色素粗品的获得 | 第61页 |
·蓝色素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61-62页 |
·溶解性 | 第61页 |
·热稳定性 | 第61-62页 |
·紫外线稳定性 | 第62页 |
·不同 pH 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页 |
·蓝色素的耐氧化性和还原性 | 第62页 |
·蓝色素的毒性测试 | 第62页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M259 菌种鉴定 | 第62-67页 |
·培养特征 | 第62-63页 |
·形态特征 | 第63页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63-64页 |
·抑菌活性 | 第64-65页 |
·16S rRNA 分析结果 | 第65-66页 |
·M259 的分类地位 | 第66-67页 |
·蓝色素的摇瓶发酵优化 | 第67-69页 |
·蓝色素性质研究结果 | 第69-71页 |
·应用的探讨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