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34页 |
第一章 超声波影像诊断技术的概况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母畜的卵巢卵泡与黄体的发育与变化 | 第20-34页 |
试验研究 | 第34-58页 |
试验一: 空怀青年母牛卵巢卵泡发育波观测试验 | 第34-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试验动物 | 第34页 |
·药品与器材 | 第34-35页 |
·试验观测及测定方法 | 第3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5页 |
2 结果 | 第35-39页 |
·试验母牛在整个发情周期中的发情比率 | 第35页 |
·卵巢卵泡的数量 | 第35-36页 |
·卵巢各类卵泡所占的比率 | 第36页 |
·优势卵泡的直径 | 第36-37页 |
·成熟卵泡的直径 | 第37页 |
·卵泡发育波启动与持续时间 | 第37-38页 |
·发情周期中卵泡发育波的比率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3页 |
·卵泡生长发育的形式 | 第39页 |
·优势卵泡和成熟卵泡及卵泡发育波出现的标志 | 第39页 |
·产生卵泡波的主要激素 | 第39页 |
·影响卵泡波的因素 | 第39页 |
·卵泡发育波的特征 | 第39-40页 |
·小、中、大卵泡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40-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5 小结 | 第44-48页 |
试验二: 第 1 胎产后母牛的子宫复旧及卵泡和黄体的形态结构的动态变化 | 第48-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动物 | 第48页 |
·药品与器材 | 第48-49页 |
·试验观测及测定方法 | 第4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9页 |
2 结果 | 第49-52页 |
·母牛分娩后子宫及生殖系统的形态 | 第49-50页 |
·分娩后母牛第 1 次发情的征状 | 第50页 |
·分娩后母牛第 1 次发情及排卵的时间 | 第50页 |
·产后母牛生殖系统形态恢复的时间 | 第50页 |
·产后母牛的发情周期 | 第50页 |
·产后母牛恢复阶段的卵巢形态 | 第50-51页 |
·产后母牛卵巢卵泡和黄体生长发育的过程 | 第51页 |
·产后青年母牛在整个发情周期中的发情比率 | 第51页 |
·产后青年母牛最大优势卵泡的直径 | 第51页 |
·产后青年母牛在发情周期中卵泡发育波启动和持续时间 | 第51-52页 |
·产后卵泡发育波的数量 | 第52页 |
·产后第 1 个发情周期的产奶量 | 第52页 |
3 讨论 | 第52-56页 |
·母牛生殖器官复旧 | 第52-53页 |
·影响产后发情的外部原因 | 第53页 |
·产后发情的内部原因 | 第53页 |
·产后泌乳母牛第 1 次发情时间及范围 | 第53-54页 |
·产后泌乳母牛发情标志、排卵标志及卵泡发育波出现的时间 | 第54-55页 |
·产后同期发情的诱导 | 第55-56页 |
4 小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附图:卵巢卵泡发育波图 | 第66-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