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 | 第1-17页 |
·物流发展史 | 第10-12页 |
·国内现状 | 第12页 |
·物流的分类 | 第12-14页 |
·企业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原动力 | 第13页 |
·企业物流投资少,见效快 | 第13页 |
·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 第13-14页 |
·国内企业物流的现状 | 第14-15页 |
·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 第14页 |
·企业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 | 第14页 |
·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 | 第14页 |
·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 第14-15页 |
·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一体化 | 第15页 |
·社会资源整合 | 第15-16页 |
·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企业的快速反应 | 第16页 |
·企业物流外包与部分功能的社会化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研制报告 | 第17-28页 |
·开发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设计原理、设计思想 | 第17-22页 |
·集中式系统 | 第19页 |
·个人计算机系统 | 第19页 |
·分布式系统 | 第19页 |
·客户/服务器系统(简称C/S系统) | 第19-20页 |
·浏览器/服务器系统(简称B/S系统) | 第20-22页 |
·设计方案 | 第22-24页 |
·功能模块 | 第24-25页 |
·报到模块 | 第24页 |
·验级录入模块 | 第24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24-25页 |
·复核模块 | 第25页 |
·出库模块 | 第25页 |
·打印模块 | 第25页 |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25页 |
·数据维护模块 | 第25页 |
·运行环境 | 第25-26页 |
·开发工具 | 第26-28页 |
·数据库的定义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势 | 第26页 |
·数据库的分类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系统开发 | 第28-88页 |
·设计思想 | 第28-29页 |
·系统管理员 | 第28页 |
·入库录入员 | 第28页 |
·验级录入员 | 第28页 |
·司磅员 | 第28-29页 |
·复核员 | 第29页 |
·出库录入员 | 第29页 |
·打印员 | 第29页 |
·数据库中表与表间的逻辑关系 | 第29-30页 |
·仓储管理系统 | 第30-78页 |
·“启动”菜单 | 第33-44页 |
·登录 | 第34-40页 |
·添加管理人员 | 第40-42页 |
·密码管理 | 第42-43页 |
·退出登录 | 第43-44页 |
·“入库管理”菜单 | 第44-57页 |
·原始数据录入 | 第44-50页 |
·验级结果录入 | 第50-52页 |
·数据复核 | 第52-57页 |
·数据统计 | 第57页 |
·“出库管理”菜单 | 第57-65页 |
·出库单录入 | 第57-59页 |
·货位卡管理 | 第59-65页 |
·“打印管理”菜单 | 第65-76页 |
·验级总单打印 | 第65-67页 |
·验级分单打印 | 第67页 |
·磅码总单打印 | 第67-68页 |
·磅码分单打印 | 第68-69页 |
·磅码事故单打印 | 第69-72页 |
·统计报表打印 | 第72-73页 |
·过磅状态修改 | 第73-75页 |
·数据库清零 | 第75-76页 |
·“数据维护”菜单 | 第76-78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78-88页 |
·数据采集技术 | 第79-80页 |
·登录 | 第80-83页 |
·属性设置 | 第81-82页 |
·调用INI配置文件 | 第82-83页 |
·数据采集 | 第83页 |
·断开串口设置 | 第83页 |
·选择过磅数据 | 第83-85页 |
·过磅 | 第85-86页 |
·货位分配 | 第86-88页 |
第四部分 结论和前景展望 | 第88-91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前景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谢辞 | 第93-94页 |
附表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