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立法现状及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10-13页 |
(一)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立法现状 | 第10-11页 |
(二)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11-13页 |
1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2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可能性 | 第12-13页 |
二、 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结构和范围 | 第13-20页 |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结构 | 第13-19页 |
1 精神利益损害所引起的财产损失 | 第15页 |
2 肉体痛苦 | 第15-16页 |
3 精神痛苦 | 第16-18页 |
4 精神障碍 | 第18页 |
5 其他非财产损失 | 第18-19页 |
(二)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19-20页 |
三、 影响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因素分析 | 第20-26页 |
(一) 从受害人角度分析 | 第21-24页 |
1 影响受害人主观感受的因素 | 第21-22页 |
2 影响精神利益损害客观状况的因素 | 第22-24页 |
(二) 从侵权人角度分析 | 第24-25页 |
1 侵权人主观过错及其程度 | 第24页 |
2 侵权人的客观情况 | 第24-25页 |
(三) 从社会公平角度分析 | 第25-26页 |
四、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分析 | 第26-41页 |
(一) 国外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分析 | 第26-27页 |
1 主要依靠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的方法 | 第26页 |
2 将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化的确定方法 | 第26-27页 |
3 分类计算赔偿法 | 第27页 |
4 折衷赔偿法 | 第27页 |
(二) 我国各界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分析 | 第27-30页 |
(三) 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方法的再探究 | 第30-41页 |
1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思路 | 第30-31页 |
2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步骤 | 第31-41页 |
五、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分类确定 | 第41-50页 |
(一) 侵害物质性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41-44页 |
1 侵害身体权、健康权 | 第42-44页 |
2 侵害生命权 | 第44页 |
(二) 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44-48页 |
1 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 | 第45-46页 |
2 侵害人格尊严权和人身自由权 | 第46-47页 |
3 侵害其他人格权和人格利益 | 第47-48页 |
(三) 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48-49页 |
1 侵害配偶权 | 第49页 |
2 侵害荣誉权 | 第49页 |
3 侵害监护权 | 第49页 |
(四) 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参考书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