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40页 |
1 水稻穗颈伸长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水稻长穗颈种质的发现 | 第15-16页 |
·长穗颈基因eui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 第16-17页 |
·长穗颈基因eui突变体生理研究 | 第17-18页 |
·长穗颈基因eui种质的育种应用 | 第18-19页 |
2 赤霉素与植物器官伸长的关系 | 第19-27页 |
·赤霉素的结构和分布 | 第19-20页 |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 第20页 |
·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 第20-21页 |
·植物器官伸长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21-27页 |
·合成赤霉素的关键酶的克隆与研究 | 第22-24页 |
·赤霉素的信号转导 | 第24-27页 |
3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 第27-34页 |
·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27-31页 |
·以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 | 第27-28页 |
·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 | 第28-31页 |
·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31-34页 |
·水稻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1-32页 |
·水稻基因的定位 | 第32-33页 |
·水稻基因的克隆 | 第33页 |
·分子标记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 第33-34页 |
4 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及其发展 | 第34-40页 |
·通过已知基因产物分析和鉴定 | 第34-35页 |
·通过遗传表型分析 | 第35页 |
·基因标鉴法 | 第35页 |
·激发子的寄主受体基因克隆技术 | 第35页 |
·以图谱为基础的定位克隆技术 | 第35-37页 |
·图位克隆的方法 | 第35-36页 |
·图位克隆技术的新发展 | 第36页 |
·水稻图位克隆的进展 | 第36-37页 |
·从研究缺失突变体的表型着手分离基因 | 第37-38页 |
·核DNA消减法 | 第37页 |
·核DNA消减PCR法 | 第37页 |
·从大的基因组区域直接分离编码序列 | 第37-38页 |
·通过研究mRNA差异表达筛选克隆基因 | 第38-39页 |
·表型克隆法 | 第39-40页 |
第二章 水稻穗颈伸长基因EUI2(t)的精细定位 | 第40-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材料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1页 |
·水稻DNA的提取 | 第40页 |
·引物来源及新引物设计 | 第40-41页 |
·PCR扩增及其产物检测 | 第41页 |
·连锁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对EUI2(t)基因初步定位结果的验证 | 第41页 |
·EUI2(t)基因另一侧标记的获得 | 第41-43页 |
·目的基因所在区域的精细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43-45页 |
·定位区段候选基因的分析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水稻穗颈伸长基因EUI2(t)的克隆 | 第47-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材料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49页 |
·等位性测验 | 第47页 |
·水稻总DNA的提取 | 第47页 |
·以水稻基因组DNA扩增目的基因 | 第47-48页 |
·水稻穗颈总RNA的提取 | 第48页 |
·cDNA的合成 | 第48页 |
·以c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 | 第48-49页 |
·PCR产物的酶切和电泳检测 | 第49页 |
·PCR产物的回收与克隆 | 第49页 |
·DNA序列测定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三个eui2(t)突变体与协青早eB2的等位性测验 | 第49-50页 |
·eui2(t)突变体突变位点的检测 | 第50-54页 |
·从基因组扩增候选基因 | 第50-51页 |
·PCR产物的酶切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1-52页 |
·候选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52-54页 |
·目的基因在突变体和野生型间的表达 | 第54-57页 |
·参照物的RT-PCR定量分析 | 第54页 |
·候选cDNA片段差异表达检测分析结果 | 第54-55页 |
·候选cDNA片段酶切后电泳的结果 | 第55-56页 |
·候选cDNA片段测序结果 | 第56-57页 |
·EUI2(t)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4页 |
·图位克隆方法的改进 | 第58-59页 |
·植物茎秆伸长的机理 | 第59-60页 |
·EUI2(t)基因的表达机理 | 第60-61页 |
·Co60-γ射线诱导基因突变的机理 | 第61-62页 |
·EUI2(t)基因的应用 | 第62-63页 |
·对EUI2(t)基因研究的展望 | 第63-64页 |
附录A 水稻DNA的微量提取 | 第64-65页 |
附录B 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 | 第65-66页 |
附录C PCR产物的回收与克隆 | 第66-69页 |
附录D 水稻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69-71页 |
附录E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71-72页 |
附录F 几种环氧化物酶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图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