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 我国农用地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 第9页 |
2 土地评价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3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国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国内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4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 第15-23页 |
1 农用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5-18页 |
·确定评价指标的依据和原则 | 第15-16页 |
·依据 | 第15页 |
·原则 | 第15-16页 |
·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 第16-17页 |
·特尔菲咨询法 | 第16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16-17页 |
·主成分赋权法 | 第17-18页 |
·缓冲区分析 | 第18页 |
2 农用地质量评价方法 | 第18-20页 |
·常用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法 | 第19页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综合评判法 | 第19-20页 |
3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4 统计分析软件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介绍 | 第21-23页 |
·SAS简介 | 第21页 |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简介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江汉平原后湖农场农用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42页 |
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4页 |
2 资料收集与调查采样分析 | 第24-25页 |
·资料收集 | 第24页 |
·野外调查 | 第24页 |
·土壤样品采集及分析 | 第24-25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24-25页 |
·室内理化分析 | 第25页 |
3 数据库建立 | 第25页 |
·空间数据库 | 第25页 |
·属性数据库 | 第25页 |
4 农用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42页 |
·预选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6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26-36页 |
·特尔菲咨询法 | 第26-30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0-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页 |
·后湖农场农用地质量评价指标权系数的确定 | 第36-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江汉平原后湖农场农用地定级 | 第42-51页 |
1 评价指标及权系数的确定 | 第42页 |
2 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42页 |
3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42-44页 |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第42-43页 |
·评价结果 | 第43-44页 |
4 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判法 | 第44-45页 |
·求数据隶属度 | 第44页 |
·评价模型 | 第44-45页 |
·应用 | 第45页 |
5 定级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45-49页 |
6 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判法与主成分赋权法的权系数比较 | 第49-51页 |
·比较分析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江汉平原后湖农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第51-58页 |
1 农用地环境质量与土地可持续发展 | 第51页 |
2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第51-57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51-52页 |
·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 第52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52-57页 |
3 后湖农场土壤环境保护和改良措施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