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服务器负载均衡 | 第9-17页 |
·负载均衡策略 | 第9-10页 |
·轮询调度算法-RR(Round-Robin Scheduling) | 第9-10页 |
·加权轮询调度算法-WRR(Weighted Round-Robin Scheduling) | 第10页 |
·最少连接调度算法-LC(Least-Connection Scheduling) | 第10页 |
·加权最少连接调度算法-WLC(Weighted Least-Connection Scheduling) | 第10页 |
·负载均衡技术实现层次 | 第10-17页 |
·基于客户端的负载均衡 | 第11-12页 |
·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均衡技术 | 第12页 |
·基于域名系统的负载均衡 | 第12-13页 |
·高层协议内容交换技术 | 第13-14页 |
·传输链路聚合 | 第14-15页 |
·网络接入协议交换 | 第15-17页 |
第2章 Linux虚拟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 | 第17-26页 |
·什么是Linux虚拟服务器(LVS) | 第17页 |
·Linux虚拟服务器的运行机制 | 第17-18页 |
·实现方式 | 第18-23页 |
·地址转换模式-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 第19-20页 |
·IP隧道模式-IP Tunneling | 第20-22页 |
·直接路由模式-DR(Direct Routing) | 第22-23页 |
·各种实现方法之间比较 | 第23-26页 |
第3章 Linux2.4.x TCP/IP协议栈工作原理 | 第26-32页 |
·概述 | 第26-27页 |
·IP层 | 第27-28页 |
·第4层协议 | 第28页 |
·netfilter机制的功能和使用 | 第28-32页 |
·netfilter机制的功能简介 | 第28-30页 |
·netfilter功能的使用 | 第30-32页 |
第4章 “直接路由”模式实现虚拟服务器 | 第32-39页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3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ARP问题 | 第32-34页 |
·服务器节点的状态监控 | 第34页 |
·软件系统结构 | 第34-35页 |
·具体实现 | 第35-39页 |
·内核部分 | 第35-37页 |
·管理工具 | 第37页 |
·管理接口的实现 | 第37-39页 |
第5章 虚拟服务器的可用性与网络安全性 | 第39-44页 |
·虚拟服务器的可用性 | 第39-42页 |
·负载均衡器的失效处理 | 第40-41页 |
·连接状态的同步 | 第41-42页 |
·服务器节点的失效处理 | 第42页 |
·虚拟服务器的安全性分析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7页 |
附录一 重要数据结构定义 | 第50-53页 |
附录二 主函数lvs_in()的代码实现 | 第53-56页 |
附录三 DR方式数据包发送部分的代码实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