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生物遗传资源国际保护概述 | 第10-17页 |
(一)生物遗传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 第10-11页 |
1.生物遗传资源的概念 | 第10页 |
2.生物遗传资源的特征 | 第10-11页 |
(二)生物遗传资源的价值 | 第11-12页 |
(三)国际性组织法律保护 | 第12-15页 |
1.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 第12-13页 |
2.《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 | 第13-14页 |
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 第14-15页 |
(四)区域性组织法律保护 | 第15-17页 |
1.安第斯共同体《关于遗传获取的共同制度的第391号决议》 | 第15页 |
2.欧盟《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EC/98/44) | 第15页 |
3.非洲国家联盟《非洲示范法》 | 第15-16页 |
4.东盟《获取生物遗传资源的框架协定》 | 第16-17页 |
二、生物遗传资源国际保护实证分析 | 第17-20页 |
(一)“死藤”案件 | 第17页 |
(二)孟山都公司生物剽窃案件 | 第17-18页 |
(三)生物剽窃的界定 | 第18-19页 |
(四)案件评析 | 第19-20页 |
三、生物遗传资源国际保护的利益失衡 | 第20-23页 |
(一)利益失衡的表现 | 第20-21页 |
1.破坏生物多样性 | 第20页 |
2.引发利益冲突 | 第20-21页 |
(二)利益失衡的原因 | 第21-23页 |
1.发达国家创新能力强、遗传资源匮乏 | 第21页 |
2.生物遗传资源法律定位的缺陷 | 第21-22页 |
3.专利法保护的范围逐渐扩大 | 第22页 |
4.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不完善 | 第22-23页 |
四、生物遗传资源国际保护的制度完善 | 第23-32页 |
(一)各国的立法现状考察 | 第23-26页 |
1.中国 | 第23-24页 |
2.印度 | 第24页 |
3.哥斯达黎加 | 第24-25页 |
4.澳大利亚 | 第25-26页 |
(二)生物遗传资源国际保护制度的改进建议 | 第26-32页 |
1.增强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 | 第27页 |
2.加强事先知情同意制度的秩序保证 | 第27-28页 |
3.完善权利主体间的惠益分享 | 第28-29页 |
4.健全来源披露制度的法律适用 | 第29-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