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言 | 第1-13页 |
| 1.1 自动平压模切机概述 | 第9-10页 |
| 1.2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1.3 开牙凸轮机构简介 | 第10-11页 |
| 1.4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 第11-13页 |
| 2 开牙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 第13-30页 |
| 2.1 凸轮机构的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 | 第13-14页 |
| 2.2 凸轮——从动件系统振动 | 第14-17页 |
| 2.2.1 运动规律类型对系统受迫振动的影响 | 第15页 |
| 2.2.2 系统中有害振动产生的原因 | 第15-17页 |
| 2.3 实际机构的简化 | 第17-18页 |
| 2.4 构件等效动力学模型 | 第18-21页 |
| 2.4.1 构件等效替代原则 | 第18-19页 |
| 2.4.2 本系统构件动力学模型 | 第19-21页 |
| 2.5 开牙凸轮机构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21-22页 |
| 2.6 开牙凸轮机构动态分析 | 第22-29页 |
| 2.6.1 工作端运动方程式 | 第22-23页 |
| 2.6.2 工作端动态响应 | 第23-29页 |
| 2.7 小结 | 第29-30页 |
| 3 开牙凸轮机构动态响应测试 | 第30-41页 |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 3.2 开牙凸轮机构动态响应测试系统 | 第31-38页 |
| 3.2.1 测试原理介绍 | 第31页 |
| 3.2.2 实验装置硬件结构各部分元件的选取和功用介绍 | 第31-37页 |
| 3.2.3 测试系统组成及数据采集程序 | 第37-38页 |
| 3.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 4 实际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反求 | 第41-48页 |
| 4.1 开牙凸轮轮廓的加工误差分析 | 第41-42页 |
| 4.2 开牙凸轮机构实际从动件运动规律反求 | 第42-47页 |
| 4.2.1 求解凸轮理论轮廓曲线 | 第42-43页 |
| 4.2.2 实际从动件运动规律反求 | 第43-47页 |
| 4.3 小结 | 第47-48页 |
| 5 凸轮轮廓曲线误差修正 | 第48-69页 |
| 5.1 利用反求所得从动件运动规律修正 | 第48-56页 |
| 5.1.1 从动件运动规律有限差商计算 | 第49页 |
| 5.1.2 从动件类加速度曲线误差状态分析 | 第49-50页 |
| 5.1.3 凸轮轮廓误差修正设计步骤 | 第50-51页 |
| 5.1.4 凸轮轮廓曲线误差修正计算 | 第51-54页 |
| 5.1.5 模型验证 | 第54-56页 |
| 5.2 改变从动件运动规律修正 | 第56-67页 |
| 5.2.1 修正正统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 | 第56-64页 |
| 5.2.2 开牙凸轮机构的轮廓设计 | 第64-67页 |
| 5.3 两种曲线的比较 | 第67-68页 |
| 5.4 小结 | 第68-69页 |
| 6 结论 | 第69-71页 |
| 附录 | 第71-92页 |
| 附表一: | 第71-81页 |
| 附表二: | 第8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