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天文学论文--天体测量学论文--授时、经纬度的变化论文

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测量与分析平台的设计

第一章 引言第1-13页
 1 、1 时间频率测量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第6-7页
 1 、2 现代电子测量的发展方向第7-8页
 1 、3 国内外相关高精度时间频率测量的发展状况第8-11页
 1 、4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第11-13页
第二章 时间频率信号的属性和表征方法第13-37页
 2 、1 基本定义第13-14页
 2 、2 振荡器输出的系统模型及噪声模型第14-17页
  2 、2、1 振荡器输出的系统模型第14-15页
  2 、2、2 精密振荡器输出的噪声模型第15-17页
 2 、3 时域频率稳定度的表征方法第17-28页
  2 、3、1 概述第17-18页
  2 、3、2 阿仑方差(AVAR)第18-20页
  2 、3、3 修正阿仑方差Modσ_y~2(τ)第20-22页
  2 、3、4 时间方差TVAR第22页
  2 、3、5 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TIE第22-24页
  2 、3、6 时间间隔误差TIE rms第24页
  2 、3、7 哈达玛方差Hσ_y~2(τ)第24-25页
  2 、3、8 总方差Tot var(τ)第25-28页
 2 、4 方差估计的置信区间以及迭代取样第28-33页
 2 、5 噪声类型辨别方法第33-35页
 2 、6 各种方差估计总结第35-37页
第三章 时间频率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精度分析第37-48页
 3 、1 时间频率测量原理概述第37-38页
 3 、2 频率测量模式第38-42页
  3 、2、1 直接频率测量第38-39页
  3 、2、2 差拍频率法测量第39-41页
  3 、2、3 频差倍增法测量第41-42页
 3 、3 时间/相位差测量模式第42-48页
  3 、3、1 直接时差法测量第42-44页
  3 、3、2 双混频时差法测量第44-48页
第四章 测量与分析平台的设计第48-54页
 4 、1 测量与分析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第48-50页
 4 、2 PC插卡式计数器(GT200)第50-51页
 4 、3 高性能差拍器第51-52页
 4 、4 软件部分基本功能要求分析第52-54页
第五章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第54-84页
 5 、1 软件系统分析第54-64页
 5 、2 软件系统设计第64-84页
  5 、2、1 系统设置模块第65-66页
  5 、2、2 测量模块第66-72页
  5 、2、3 数据分析模块第72-82页
  5 、2、4 远程通信模块第82-84页
第六章 系统实现及实验结果第84-90页
结束语第90-91页
术语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及其矢量再造
下一篇:LPS持续刺激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