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集装箱及其系固设备简介 | 第9-17页 |
第一节 集装箱的定义及规格 | 第9-10页 |
1 集装箱的定义 | 第9-10页 |
2 集装箱规格 | 第10页 |
第二节 集装箱的相关术语 | 第10-12页 |
1 集装箱的重量 | 第10-11页 |
2 集装箱方位术语 | 第11页 |
3 通用集装箱上主要部件名称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常见的集装箱系固设备类型 | 第12-17页 |
1 系固设备标准 | 第12-13页 |
2 常见系固设备介绍 | 第13-17页 |
第二章 舱面集装箱堆装及系固原则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我国《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的规定 | 第17-18页 |
1 对一层集装箱的系固 | 第17页 |
2 对二层集装箱的系固 | 第17页 |
3 对二层以上集装箱的系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影响舱面集装箱堆装方案的主要因素及箱位选配原则 | 第18-19页 |
1 影响舱面集装箱堆装方案的主要因素 | 第18-19页 |
2 箱位选配原则 | 第19页 |
第三节 集装箱系固原则 | 第19-21页 |
1 《货物系固手册》 | 第19页 |
2 GM影响 | 第19页 |
3 集装箱堆装位置 | 第19页 |
4 集装箱的尺度 | 第19-20页 |
5 系固设备及系固方式 | 第20页 |
6 系固有效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集装箱及系固设备的设计强度及其计算方法 | 第21-36页 |
第一节 集装箱及系固设备的设计强度分析 | 第21-26页 |
1 集装箱及其角件与系固设备的设计强度关系 | 第21-23页 |
2 集装箱的设计强度 | 第23-24页 |
3 集装箱角件的设计强度 | 第24-25页 |
4 系固设备的设计强度 | 第25-26页 |
5 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 | 第26页 |
第二节 集装箱及绑扎系固设备许用负荷 | 第26-28页 |
1 集装箱许用负荷 | 第26-27页 |
2 绑扎系固设备许用负荷 | 第27-28页 |
第三节 集装箱及系固设备计算方法分析 | 第28-36页 |
1 一般要求 | 第28-29页 |
2 船舶运动 | 第29-30页 |
3 集装箱的受力 | 第30-32页 |
4 集装箱上力的分配和组合 | 第32-33页 |
5 集装箱系固设备的受力计算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校核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36-51页 |
第一节 集装箱船装载计算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36-38页 |
1 集装箱船舶专用装载计算机 | 第36页 |
2 DOS环境下的系统 | 第36-37页 |
3 Windows环境下的系统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校核系统的软件设计原理 | 第38-41页 |
1 系统基本运行过程 | 第38页 |
2 顶层图 | 第38页 |
3 0层图 | 第38-39页 |
4 加工1子图 | 第39-40页 |
5 加工2子图 | 第40页 |
6 加工3子图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本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 第41-42页 |
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简介 | 第41-42页 |
2 C++语言特点与VC++6.0开发工具介绍 | 第42页 |
第四节 校核系统的功能、特点与操作 | 第42-49页 |
1 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 第42-43页 |
2 校核系统操作流程简介 | 第43-49页 |
第五节 系统功能扩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 第49-51页 |
1 系统目的及现状 | 第50页 |
2 系统功能扩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系统校核实例及结果验证 | 第51-60页 |
第一节 系统校核实例 | 第51-56页 |
1 校核实例的基本参数设定 | 第51-52页 |
2 校核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第二节 校核系统的结果及其验证 | 第56-60页 |
1 输入参数 | 第56-57页 |
2 校核结果 | 第57-58页 |
3 结果验证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