钽丝的退火织构和再结晶机理的研究
英文摘要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7页 |
第一节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概述 | 第8-13页 |
1.1.1 电容器的分类及特点 | 第8-10页 |
1.1.2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特点 | 第10-12页 |
1.1.3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发展前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电容器级钽丝的研究以及发展前景 | 第13-17页 |
1.2.1 电容器级钽丝的性能、成份要求 | 第13-15页 |
1.2.2 电容器级钽丝的发展前景 | 第15-17页 |
第三节 BCC金属的织构及其分析 | 第17-24页 |
1.3.1 织构的定义 | 第17-18页 |
1.3.2 BCC金属的丝织构 | 第18-19页 |
1.3.3 织构的检测与分析 | 第19-24页 |
第四节 BCC金属的再结晶机制 | 第24-26页 |
1.4.1 BCC金属的再结晶机理 | 第24-25页 |
1.4.2 BCC金属再结晶特点 | 第25-26页 |
第五节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7-34页 |
第一节 电容器级钽丝生产工艺流程 | 第27页 |
第二节 钽丝的制备 | 第27-30页 |
2.2.1 丝坯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2 阳极氧化 | 第28页 |
2.2.3 拉伸 | 第28页 |
2.2.4 酸洗 | 第28-29页 |
2.2.5 退火 | 第29-30页 |
2.2.6 钽丝丝材的复绕 | 第30页 |
第三节 成份分析及组织观测 | 第30-31页 |
2.3.1 成份分析 | 第30-31页 |
2.3.2 金相组织观察 | 第31页 |
第四节 织构测定与分析 | 第31-34页 |
2.4.1 极图 | 第32页 |
2.4.2 反极图 | 第32-33页 |
2.4.3 ODF图及骨骼线图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4-65页 |
第一节 退火工艺和成份对钽丝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34-39页 |
3.1.1 不同工艺及成份的钽丝金相组织 | 第34-36页 |
3.1.2 退火工艺对钽丝组织的影响 | 第36-38页 |
3.1.3 成份对钽丝组织的影响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钽丝的织构 | 第39-53页 |
3.2.1 不同退火温度下钽丝织构的演变 | 第39-45页 |
3.2.2 掺硅与未掺硅钽丝的织构 | 第45-50页 |
3.2.3 不同变形程度下钽丝织构的演变 | 第50-53页 |
第三节 拉拔钽丝再结晶织构的模型 | 第53-58页 |
3.3.1 轴对称变形织构的Taylor模型 | 第53-54页 |
3.3.2 钽丝再结晶织构的模型 | 第54-58页 |
第四节 晶粒长大过程的模拟 | 第58-62页 |
3.4.1 模拟方法与过程 | 第58-61页 |
3.4.2 模拟与实验的结果比较 | 第61-62页 |
第五节 成品钽丝的织构 | 第62-6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