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1.2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7-9页 |
第二章 自适应天线旁瓣相消技术研究 | 第9-28页 |
§2.1 引言 | 第9-10页 |
§2.2 自适应天线旁瓣相消的原理及发展 | 第10-14页 |
§2.3 自适应天线旁瓣相消系统的性能限制 | 第14-16页 |
§2.4 自适应天线旁瓣相消技术的性能分析 | 第16-26页 |
§2.4.1 通道噪声的影响 | 第16-18页 |
§2.4.2 频带和波程差的影响 | 第18-20页 |
§2.4.3 两路频率特性不一致的影响 | 第20-25页 |
§2.4.4 主天线旁瓣频率敏感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有源干扰的模拟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调幅干扰信号的仿真模型 | 第29-31页 |
§3.2.1 阵列干扰信号模型 | 第29页 |
§3.2.2 窄带调幅干扰信号的仿真模型 | 第29-30页 |
§3.2.3 宽带调幅干扰信号的仿真模型 | 第30-31页 |
§3.3 宽带调幅干扰信号的仿真模型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 第31-33页 |
§3.4 仿真调幅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页 |
§3.5 调幅干扰信号的仿真模型合理性的检验 | 第33-36页 |
§3.6 调频干扰信号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多功能自适应信号处理机仿真信号源的研制 | 第38-55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信号处理机方案要求 | 第38-39页 |
§4.3 目标和环境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4.4 仿真信号源的硬件实现 | 第43-50页 |
§4.5 输出结果及检验 | 第50-52页 |
§4.6 延迟节参数的优化选择 | 第52-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