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展与大学生网民群体研究
前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虚拟社会群体 | 第14-26页 |
一、 互联网的力量 | 第14-15页 |
二、 虚拟社群的涵义和特点 | 第15-18页 |
三、 虚拟社群的真实性 | 第18-20页 |
四、 虚拟社群的互动平台 | 第20-24页 |
五、 网络版语言符号解析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网民群体 | 第26-38页 |
一、 用时间定义网民 | 第26-28页 |
二、 大学生网民现状描述 | 第28-32页 |
三、 他们为会么要集群 | 第32-34页 |
四、 网络学校和聊友群体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网民群体行为 | 第38-49页 |
一、 网络学习行为 | 第38-40页 |
二、 虚拟交往行为 | 第40-45页 |
三、 网络消费行为 | 第45-46页 |
四、 网络恋爱行为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大学生网民群体的网络越轨 | 第49-61页 |
一、 大学生网络越轨的表现形式 | 第49-54页 |
二、 大学生网络越轨的特点 | 第54-55页 |
三、 大学生网络越轨成因分析 | 第55-61页 |
第五章 大学生网民群体社会化 | 第61-82页 |
一、 网络对大学生网民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 第61-64页 |
二、 网络对大学生网民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 第64-69页 |
三、 大学生网民社会化目标构建 | 第69-72页 |
四、 利用网络开展社会化 | 第72-82页 |
附录(一)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后记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