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形成机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微合金钢概述 | 第11-13页 |
一.微合金钢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页 |
二.合金钢的特点 | 第11-13页 |
1-2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组织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9页 |
一.微合金钢焊缝金属组织及其形成条件和特点 | 第13-18页 |
二.微合金钢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8-27页 |
三.焊缝金属显微组织形成的微观机制 | 第27-29页 |
四.显微组织对焊缝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9-31页 |
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二.本课题的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组织中AF相变热力学 | 第31-51页 |
2-1 引言 | 第31-33页 |
一.固态相变形核的能量条件 | 第31-32页 |
二.相变驱动力 | 第32-33页 |
2-2 AF相变驱动力计算 | 第33-45页 |
一.AF相变驱动力计算方程 | 第33-35页 |
二.KRC模型 | 第35-41页 |
三.规则溶液模型 | 第41-45页 |
2-3 AF形核和长大驱动力 | 第45-50页 |
一.AF形核驱动力 | 第46-47页 |
二.AF长大时的自由能变化 | 第47-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组织中AF相变动力学 | 第51-80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焊缝金属组织中AF相变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52-54页 |
一.相变动力学方程—JMA方程 | 第52-53页 |
二.理论分析与讨论 | 第53-54页 |
3-3 焊缝金属热模拟试验 | 第54-60页 |
一.试样不熔化的焊缝热模拟试验 | 第54-57页 |
二.热模拟焊缝与实际埋弧焊焊缝的比较 | 第57-60页 |
3-4 数据处理及AF相变动力学曲线的建立 | 第60-78页 |
一.模拟焊缝的热循环 | 第60-63页 |
二.测定AF相变点 | 第63-67页 |
三.AF相变动力学曲线的建立 | 第67-76页 |
四.讨论与分析 | 第76-7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热输入对微合金钢焊缝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80-111页 |
4-1 引言 | 第80-81页 |
4-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81-85页 |
一.试验材料 | 第81-83页 |
二.试验方法 | 第83-85页 |
4-3 热输入对焊缝金属组织的影响 | 第85-95页 |
一.定量测定焊缝金属中AF的含量 | 第85-87页 |
二.热输入对焊缝一次结晶组织的影响 | 第87-91页 |
三.热输入对焊缝二次组织的影响 | 第91-95页 |
4-4 热输入对焊缝金属性能的影响 | 第95-109页 |
一.热输入对焊缝金属低温韧性的影响 | 第96-106页 |
二.热输入对焊缝金属维氏硬度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五章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的夹杂物 | 第111-136页 |
5-1 引言 | 第111-112页 |
5-2 焊接热输入对夹杂物数量和尺寸的影响 | 第112-118页 |
一.试验材料及工艺 | 第112页 |
二 夹杂物数量和尺寸统计结果 | 第112-115页 |
三.结果分析 | 第115-117页 |
四.小结 | 第117-118页 |
5-3 夹杂物电子显微分析 | 第118-129页 |
一.夹杂物成分分析 | 第118-121页 |
二.透射电镜试验和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 | 第121-129页 |
5-4 夹杂物对焊缝中AF形成的影响 | 第129-134页 |
一.夹杂物形貌分析 | 第129-130页 |
二.AF形核机理探讨 | 第130-13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发学术论文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