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4页 |
导言 | 第4-7页 |
第一章 决策认识的本质 | 第7-27页 |
一、决策认识负荷着抉择 | 第7-11页 |
二、决策认识贯穿着问题求解 | 第11-16页 |
三、决策认识渗透着思维创造 | 第16-21页 |
四、决策认识依托着知识工程 | 第21-27页 |
第二章 决策认识的特征 | 第27-54页 |
一、“实践——精神”的二重性 | 第27-32页 |
二、“描述——规范”的跨跃性 | 第32-37页 |
三、“形象——抽象”的交融性 | 第37-42页 |
四、“后思——前瞻”的双向性 | 第42-47页 |
五、“我思——思我”的向我性 | 第47-54页 |
第三章 决策认识的程序 | 第54-75页 |
一、考察阶段:意向——获得——判断——洞悉 | 第54-59页 |
二、设计阶段:预设——拟制——运筹——建模 | 第59-64页 |
三、决断阶段:交换——比较——反复——确定 | 第64-69页 |
四、审核阶段:评估——试验——修正——追踪 | 第69-75页 |
第四章 决策认识的限域 | 第75-135页 |
一、必要:知识困境、情感困境、意志困境、信仰困境的超越 | 第75-86页 |
二、合理:逻辑尺度、客体尺度、主体尺度、技术尺度的统一 | 第86-96页 |
三、可行:信息条件、组织条件、物质条件、环境条件的兼备 | 第96-107页 |
四、有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思维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 | 第107-120页 |
五、具体:实践目的、实践方法、实践手段、实践结果的系统 | 第120-13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5-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