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古生物学论文--古动物学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生代四射珊瑚研究简史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1. 引言第9-11页
   ·四射珊瑚的研究意义第9-11页
     ·生物学意义第9页
     ·生物地层学意义第9页
     ·古地理意义和古气候意义第9-10页
     ·构造物理学方面的应用第10-11页
2. 四射珊瑚研究现状第11-13页
   ·研究方法第11页
   ·主要成果与主要认识第11-13页
3. 四射珊瑚分类和演化研究史第13-31页
   ·奥陶纪第17-20页
     ·分类与演化特征第17-18页
     ·地理分布第18-19页
     ·主要完成人第19页
     ·其它有历史价值的问题第19-20页
   ·志留纪第20-23页
     ·分类与演化特征第20-21页
     ·地理分布第21-22页
     ·主要完成人第22-23页
   ·泥盆纪第23-26页
     ·分类与演化第23-24页
     ·化石分布第24-25页
     ·主要完成人第25-26页
     ·其它有历史价值的问题第26页
   ·石炭纪第26-28页
     ·分类与演化特征第26-27页
     ·地理分布第27页
     ·主要完成人第27-28页
   ·二叠纪第28-31页
     ·分类与演化特征第28-29页
     ·地理分布第29-30页
     ·主要完成人第30-31页
4. 四射珊瑚生物地层学研究史第31-42页
   ·古生代第31-35页
     ·成果综述第31-35页
   ·晚古生代第35-42页
     ·成果综述第35-42页
5. 四射珊瑚生物古地理研究史第42-48页
   ·奥陶纪第42-43页
   ·志留纪第43-44页
   ·泥盆纪第44-46页
   ·石炭纪第46-47页
   ·二叠纪第47-48页
6. 四射珊瑚理论古生物学研究史第48-50页
   ·O/S 界限事件第48页
   ·泥盆纪F/F 事件第48-49页
   ·P/T 界线事件第49-50页
7. 结论第50-52页
   ·分类学依然是今后四射珊瑚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第50页
   ·注重四射珊瑚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和交叉研究第50页
   ·从不同尺度和坚持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四射珊瑚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EFLOW的大兴区地下水动态模拟研究
下一篇:豫西地区中元古代蓟县纪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