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7-14页 |
·温度场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冻岩力学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隧道冻胀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温度场分析理论及FLAC 3D 计算原理 | 第16-33页 |
·温度场分析理论 | 第16-19页 |
·热传导 | 第16页 |
·热对流 | 第16-18页 |
·热辐射 | 第18页 |
·温度应力 | 第18-19页 |
·FLAC 3d 的计算原理 | 第19-30页 |
·热传导模型的计算 | 第19-22页 |
·热对流模型的计算 | 第22-23页 |
·热传导控制微分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 | 第23-27页 |
·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有限差分分析 | 第27-30页 |
·冻胀力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赤柏松隧道工程概况及冻害机理分析 | 第33-40页 |
·赤柏松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 第33-36页 |
·区域地质条件 | 第34页 |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 第34-36页 |
·季冻区隧道冻害机理 | 第36-39页 |
·隧道衬砌冻胀机理 | 第36-37页 |
·隧道围岩冻胀对隧道衬砌的作用 | 第37-38页 |
·隧道冻胀变形破坏机理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赤柏松隧道温度场分布规律及冻胀力数值模拟计算 | 第40-58页 |
·建模参数与假设 | 第40-41页 |
·赤柏松隧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41-49页 |
·多场耦合数值模拟 | 第49-53页 |
·隧道冻胀力的数值模拟计算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摘要 | 第65-67页 |
ABSTRACT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