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麦积区资源禀赋条件和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环境分析 | 第23-36页 |
·资源禀赋条件分析 | 第23-27页 |
·土地资源 | 第23-24页 |
·水资源 | 第24-25页 |
·矿产资源 | 第25页 |
·气候资源 | 第25-26页 |
·旅游资源 | 第26-27页 |
·人力资源 | 第27页 |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 第27-30页 |
·生态环境 | 第28-29页 |
·经济社会环境 | 第29-30页 |
·市场环境 | 第30页 |
·政策环境 | 第30页 |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环境特征分析 | 第30-35页 |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发展环境分区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麦积区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47页 |
·全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40页 |
·第一产业 | 第36-37页 |
·第二产业 | 第37-39页 |
·第三产业 | 第39-40页 |
·各乡镇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 | 第40-44页 |
·现状分析 | 第40-41页 |
·对比分析 | 第41-43页 |
·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城乡二元经济评价 | 第44-47页 |
·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评价结果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麦积区产业链体系构建和空间布局引导 | 第47-57页 |
·产业体系分析 | 第47-51页 |
·优势产业分析 | 第47-50页 |
·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分析 | 第50-51页 |
·主导产业链分析 | 第51-52页 |
·形成和演化历程 | 第51页 |
·主导产业链的确立 | 第51-52页 |
·主导产业链的形成机制 | 第52页 |
·产业链体系构建 | 第52-54页 |
·构建思路 | 第52页 |
·构建原则 | 第52-53页 |
·方案构建 | 第53-54页 |
·产业链空间布局引导 | 第54-57页 |
·影响因素 | 第54-55页 |
·全区六大产业链空间布局引导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麦积区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策略 | 第57-64页 |
·产业链培育策略 | 第57-58页 |
·“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 | 第57页 |
·“农业合作社/公司+现代农业园区” | 第57-58页 |
·“大工业+配套生产基地” | 第58页 |
·“农村特色产业+城市服务业” | 第58页 |
·城乡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 第58-60页 |
·全区产业布局重点区域 | 第58页 |
·各重点区域发展定位 | 第58-59页 |
·各重点区域间的联系及其优化策略 | 第59-60页 |
·劳动力转移策略 | 第60-64页 |
·劳动力就业现状 | 第60-61页 |
·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 第61-62页 |
·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 | 第62页 |
·劳动力转移策略 | 第62-64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 第64-66页 |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