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凤仙花和万寿菊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7页
   ·植物吸收累积Pb的机制第12-15页
     ·植物对Pb的吸收第13-14页
     ·植物对Pb的耐性第14-15页
   ·影响植物富集吸收Pb的因素第15-17页
     ·土壤条件第15-16页
     ·土壤中Pb的存在形态第16页
     ·土壤中其他元素的影响第16页
     ·植物种类第16页
     ·其他因素第16-17页
 3 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近期研究重点第17-18页
   ·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7页
   ·植物修复技术近期研究重点第17-18页
 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预期目标第18-20页
   ·主要内容第18页
   ·预期目标第18-20页
第二章 铅对凤仙花和万寿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0-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材料第21页
   ·方法第21页
   ·测定方法第21-2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2-25页
   ·Pb对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22-23页
   ·Pb对植物种子萌发后幼苗发育的影响第23-25页
 3 讨论第25-26页
第三章 凤仙花和万寿菊抗氧化酶系统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第26-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材料第26页
   ·方法第26-27页
   ·测定方法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42页
   ·Pb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第27-29页
   ·Pb对植物叶中叶绿素总含量的影响第29-31页
   ·Pb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第31-38页
     ·Pb对植物叶中SOD活性的影响第31-33页
     ·Pb对植物叶中POD活性的影响第33-35页
     ·Pb对植物叶中CAT活性的影响第35-37页
     ·Pb对植物叶中MDA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Pb浓度处理下植物的Pb富集能力第38-42页
     ·Pb在植物体内的分配第38-39页
     ·植物对Pb的富集能力第39-42页
 3 结论第42-44页
第四章 营养元素N、K对凤仙花和万寿菊吸收铅的影响第44-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材料第44页
   ·方法第44页
   ·测定方法第44-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营养元素N对植物吸收Pb的影响第45-48页
     ·植物叶片叶绿素值第45-46页
     ·植物干重第46-47页
     ·植物体内Pb含量第47-48页
   ·营养元素K对植物吸收Pb的影响第48-51页
     ·植物叶片叶绿素值第48-49页
     ·植物干重第49-50页
     ·植物体内Pb含量第50-51页
 3 结论第51-52页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1 主要研究结论第52-53页
 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效果研究
下一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及对土壤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