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39页 |
| ·我国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 | 第12-16页 |
| ·我国城市污泥产量发展状况 | 第12页 |
| ·污泥的理化性质 | 第12-14页 |
|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 第14-16页 |
| ·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 | 第16-18页 |
| ·污泥重金属稳定化(固化) | 第16-17页 |
| ·化学浸提法 | 第17-18页 |
| ·植物修复法 | 第18页 |
| ·生物淋滤法 | 第18页 |
| ·生物淋滤的主要机理及研究现状 | 第18-37页 |
| ·生物淋滤的定义 | 第18-19页 |
| ·生物淋滤法采用的菌种 | 第19页 |
| ·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重金属的基本原理 | 第19-23页 |
| ·生物淋滤的动力学特征 | 第23-25页 |
| ·影响生物淋滤的条件 | 第25-36页 |
| ·生物淋滤工艺流程 | 第36-37页 |
|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7-39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37-3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 第2章 硫粉投加量与污泥含固率之比对生物淋滤的影响 | 第39-56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目的 | 第39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9-4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 ·主要器皿 | 第40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40页 |
| ·主要特性参数与测定方法 | 第40-45页 |
| ·相关的测量方法 | 第40-45页 |
| ·实验污泥 | 第45页 |
| ·污泥来源 | 第45页 |
| ·供试污泥的物理性质 | 第45页 |
| ·实验内容 | 第45-46页 |
| ·硫细菌混合菌液的制备 | 第45页 |
| ·污泥重金属淋滤实验 | 第45-46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6-56页 |
| ·细菌的酸化和催化氧化作用 | 第46-48页 |
| ·重金属生物淋滤 | 第48-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3章 霞湾港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其生物淋滤 | 第56-72页 |
| ·引言 | 第56-58页 |
| ·霞湾港重金属污染状况 | 第56-58页 |
| ·疏浚底泥生物淋滤技术 | 第58页 |
| ·实验目的 | 第58-59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59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59页 |
| ·主要器皿 | 第59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59页 |
| ·主要特性参数与测定方法 | 第59-61页 |
| ·有机质的测定 | 第60-61页 |
| ·其他参数的测定 | 第61页 |
| ·实验内容 | 第61-63页 |
| ·霞湾港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 | 第61-62页 |
| ·底泥重金属生物淋滤实验 | 第62-63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3-72页 |
| ·霞湾港底泥重金属分布空间特征 | 第63-65页 |
| ·底泥生物淋滤试验 | 第65-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4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建议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