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州区城市环境容载力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环境容量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城市环境“容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城市环境容载力的概念、作用、特点及功能 | 第14-16页 |
·城市环境容载力的概念 | 第14-15页 |
·环境容载力的作用与内涵 | 第15-16页 |
·城市环境容载力的特点及功能 | 第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计算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7-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大连市金州区概况 | 第20-35页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20-24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地质地貌 | 第20页 |
·气象水文 | 第20-23页 |
·土地与生物资源 | 第23页 |
·矿产资源 | 第23-24页 |
·海洋资源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8页 |
·行政区划 | 第24-26页 |
·人口与人民生活 | 第26页 |
·经济概况 | 第26页 |
·社会事业概况 | 第26-28页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8-29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8页 |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8-29页 |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9页 |
·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9页 |
·生态破坏 | 第29-30页 |
·环境污染现状 | 第30-32页 |
·水环境 | 第30页 |
·大气环境 | 第30-31页 |
·噪声 | 第31页 |
·固体废物 | 第31页 |
·主要污染源 | 第31-32页 |
·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优势条件 | 第32-33页 |
·制约因素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金州区城市环境容载力的评价 | 第35-65页 |
·金州区水环境容载力评价 | 第35-44页 |
·水环境容量的测算 | 第35-41页 |
·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水环境容载力分析 | 第42-44页 |
·金州区大气环境容载力评价 | 第44-52页 |
·大气环境容量的测算 | 第44-47页 |
·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 第47-51页 |
·大气环境容载力分析 | 第51-52页 |
·金州区土地环境容载力评价 | 第52-63页 |
·土地环境容量的测算 | 第52-58页 |
·土地承载力的计算 | 第58-62页 |
·土地环境容载力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金州区城市环境容载力综合测度的研究 | 第65-83页 |
·城市环境容载力优势度的计算 | 第66-70页 |
·优势度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标准 | 第66-68页 |
·优势度的计算结果 | 第68-70页 |
·城市环境容载力潜力度的计算 | 第70-72页 |
·潜力度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标准 | 第70页 |
·潜力度的计算结果 | 第70-72页 |
·城市环境容载力协调发展度的计算 | 第72-80页 |
·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方法 | 第72-74页 |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4-77页 |
·协调发展度的计算结果 | 第77-80页 |
·城市环境容载力可持续综合测度的计算 | 第80-81页 |
·容载力可持续综合测度的计算方法 | 第80-81页 |
·环境可持续综合测度的计算结果 | 第81页 |
·城市环境容载力综合测度计算结果讨论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