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生态城市研究方法探讨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生态学在规划学科中逐步受到重视第10页
     ·生态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第10页
     ·生态城市研究方法系统性不强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1-12页
     ·研究目标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文献分析法第12-13页
     ·统计分析法第13页
     ·实地调查法第13页
     ·归纳与演绎法第13页
     ·GIS空间分析方法第13页
     ·层次分析法第13页
   ·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生态城市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第15-24页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方法研究进展第15-20页
     ·国外生态城市研究方法研究进展第15-17页
     ·国内生态城市研究方法研究综述第17-19页
     ·国内外研究趋势第19-20页
   ·理论基础第20-24页
     ·生态学第20-21页
     ·城市生态学第21页
     ·城市规划学第21-22页
     ·景观生态学第22页
     ·生态经济学第22页
     ·人居环境科学第22-24页
第三章 生态城市评价分析方法研究第24-48页
   ·生态城市评价第25-30页
     ·评价程序第25页
     ·评价方法第25-29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29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29-30页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第30-31页
     ·指标体系构建第30-31页
     ·计算方法第31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31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31页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第31-35页
     ·生态服务功能的类型第31页
     ·评价方法第31-34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34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34-35页
   ·城市生态足迹评价第35-38页
     ·生态足迹需求计算第35-36页
     ·生态足迹供给计算第36页
     ·生态盈亏计算第36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36-37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37-38页
   ·城市生态位评价第38-40页
     ·评价方法第38页
     ·城市生态位评价程序第38-39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39-40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40页
   ·城市承载力评价第40-44页
     ·评价方法第40-43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43-44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44页
   ·生态安全评价第44-48页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第44-45页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第45-46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46-47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47-48页
第四章 生态城市空间优化与发展规模预测方法研究第48-75页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第48-52页
     ·评价程序第48-49页
     ·评价方法第49-50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50-51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51-52页
   ·生态敏感性评价第52-55页
     ·评价方法第52-53页
     ·评价程序第53-54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54-55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55页
   ·生态功能区划第55-59页
     ·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内容第55-56页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第56-57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57-59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59页
   ·景观格局分析第59-63页
     ·景观格局指数法第59-61页
     ·空间统计学方法第61-62页
     ·景观动态模型方法第62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62-63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63页
   ·生态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第63-69页
     ·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第63-64页
     ·生态城市人口预测方法第64-67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67-69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69页
   ·生态城市用地规模预测第69-72页
     ·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第69-70页
     ·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第70-71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71页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71-72页
   ·生态城市专项规划研究方法第72页
   ·生态城市研究方法的适用性第72-75页
第五章 兰州市安宁区生态城市研究第75-95页
   ·兰州市安宁区概况第75-77页
     ·自然环境第75-76页
     ·土地利用现状第76页
     ·社会经济环境第76-77页
   ·安宁区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第77-78页
     ·生态环境现状第77-78页
     ·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第78页
   ·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第78-86页
     ·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第78-80页
     ·数据来源第80页
     ·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第80-86页
   ·生态功能区划第86-88页
     ·山地丘陵生态功能调控区第87页
     ·城镇与产业发展功能区第87页
     ·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功能区第87页
     ·生态农业发展功能区第87-88页
   ·景观格局分析第88-92页
     ·景观类型划分第88页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第88页
     ·适宜研究粒度的选取第88-90页
     ·结果分析第90-92页
   ·安宁区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第92-95页
     ·基本原则第92-93页
     ·发展目标第93页
     ·发展措施第93-95页
第六章 银川市生态城市研究第95-114页
   ·区域概况第95-96页
     ·自然环境第95-96页
     ·社会经济环境第96页
   ·银川市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分析第96-97页
     ·水土流失严重第96-97页
     ·湿地面积萎缩第97页
     ·土壤盐碱化严重第97页
     ·土地沙化形势严峻第97页
   ·生态城市现状评价第97-101页
     ·指标体系与标准确定第97-98页
     ·建立评价模型第98-99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99-101页
   ·银川市生态足迹分析第101-105页
     ·数据来源与相关说明第101页
     ·生态足迹需求计算第101-103页
     ·生态足迹供给计算第103页
     ·生态盈亏计算第103-105页
   ·银川市生态安全评价第105-109页
     ·指标体系构建第105-106页
     ·构建评价模型第106-108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108-109页
   ·银川市生态功能区划第109-111页
     ·西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第109-110页
     ·中部平原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区第110页
     ·中部城市建设生态功能区第110-111页
     ·东部荒漠治理与生态修复功能区第111页
   ·加强银川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与建议第111-114页
     ·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第111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111-112页
     ·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生态足迹需求第112页
     ·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第112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第112页
     ·注重湿地保护与恢复,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第112页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低碳交通第112-113页
     ·切实保护耕地等生物生产性用地,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第113-114页
第七章 结语第114-116页
   ·主要结论第114-115页
   ·不足与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3页
附件一 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AHP专家咨询表第123-124页
附件二 生态城市评价AHP专家咨询表第124-12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政县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研究
下一篇:小城镇全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