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艺术论文

山岳型风景区的环境特色与艺术创新--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山岳型景观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2页
 论文提出的背景第9-11页
 论文内容及目的第11-12页
第一章 山岳型风景区与中国道教第12-23页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第12-16页
     ·风景的含义第12页
     ·风景名胜区的含义及其分类第12-13页
     ·山岳型风景区的含义及其分类第13-15页
     ·山岳型风景区环境特色第15-16页
   ·中国道教第16-23页
     ·道教的产生思想第17-20页
     ·道教的发展第20页
     ·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第20-23页
   ·本章小结第23页
第二章 山岳景观对道教的影响第23-42页
   ·山岳景观是道教存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第23-24页
     ·道教的宫观建于山岳之中第23-24页
   ·山岳景观促进于道教的发展第24-42页
     ·道教“洞天福地观念”的形成第25-26页
     ·“洞天福地”简介第26-42页
   ·本章小结第42页
第三章 道教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42-62页
   ·道教美学思想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42-46页
     ·生态系统和谐美第43-44页
     ·生命的和谐美第44-45页
     ·生命与环境的和谐美第45-46页
   ·道教生态学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46-50页
     ·道教生态学的含义第46-47页
     ·“道教生态学”与“生态学”的区别与联系第47页
     ·道教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第47-49页
     ·道教生态学的研究意义第49-50页
   ·道教建筑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50-57页
     ·道教建筑中的入口导向设计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52-56页
     ·道教建筑空间前导的特点第56-57页
   ·道教绘画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57-58页
   ·道教音乐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58-59页
   ·道教书法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59-60页
   ·道教故事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60页
   ·道教礼仪对山岳景观的影响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著名的道教名山景观分析第62-79页
   ·武当山第62-70页
     ·武当山复真观第63-65页
     ·武当山紫霄宫第65-67页
     ·武当山南岩第67-68页
     ·武当山金殿第68-70页
   ·青城山第70-79页
     ·青城山建福宫第71-72页
     ·青城山常道观第72-75页
     ·青城山上清宫第75-77页
     ·青城山圆明宫第77-79页
第五章 道教观点及理论对当今山岳型景观设计的启示第79-84页
   ·道教“有无相生”的辩证宇宙观在山岳型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第79-82页
   ·“虚实相资”在山岳型景观不定性空间中的应用第82页
   ·“返朴归真”与现代建筑风格第82-83页
   ·重人贵生第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如何运用道教思想进行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规划的艺术创新第84-96页
   ·道教思想指导下的山岳型风景区环境景观特色创新的原则第84-86页
     ·综合效益原则第84页
     ·因地制宜原则第84页
     ·突出重点原则第84-85页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原则第85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85页
     ·适度发展原则第85-86页
     ·可操作性原则第86页
   ·道教思想指导下的山岳型风景区环境景观特色创新的理念第86-88页
     ·创新理念第86页
     ·加大宣传力度的理念第86页
     ·整体、系统地开发理念第86-87页
     ·尽快建设“山岳风景环境”保护体系第87页
     ·法律保护理念第87页
     ·有序开发强化监管职能的理念第87-88页
   ·道教思想指导下的山岳型风景区景观环境深层次发展与特色化战略第88-96页
     ·文化活动的旅游第88-90页
     ·融山体环境特色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的发展第90-92页
     ·通过遗产旅游带动山体环境特色系统创新第92-93页
     ·依托体育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山体环境特色第93-95页
     ·康复医疗型山体环境特色创新第95-96页
第七章 归纳与总结第96-9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98-100页
详细摘要第100-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速生杨木改性材胶合木梁的设计与制作
下一篇:纪念馆环境景观的艺术研究--以阿炳纪念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