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1-14页 |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FDI的技术溢出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5-27页 |
·技术溢出的含义、特点及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5-17页 |
·技术溢出的含义 | 第15页 |
·技术溢出的特点 | 第15-16页 |
·技术溢出的类别 | 第16-17页 |
·技术转移、技术转让、技术溢出的区分 | 第17页 |
·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第3章 FDI技术溢出的机制 | 第27-42页 |
·竞争 | 第27-31页 |
·竞争程度与溢出效应 | 第28-29页 |
·竞争层次与溢出效应 | 第29-30页 |
·竞争发挥作用的条件与溢出效应 | 第30-31页 |
·示范和模仿 | 第31-33页 |
·示范和模仿的作用机制与溢出效应 | 第32-33页 |
·示范模仿的动力与溢出效应 | 第33页 |
·产业关联 | 第33-36页 |
·产业关联的作用机制与溢出效应 | 第34-35页 |
·产业关联作用的条件与溢出效应 | 第35-36页 |
·科学研究 | 第36-38页 |
·科学研究的动力与溢出效应 | 第37-38页 |
·科学研究的作用机制与溢出效应 | 第38页 |
·人力资本流动 | 第38-42页 |
·人力资本流动的类型与溢出效应 | 第39页 |
·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与溢出效应 | 第39-40页 |
·人力资本作用的条件与溢出效应 | 第40-42页 |
第4章 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 第42-60页 |
·我国利用FDI的概况和特点 | 第42-49页 |
·我国利用FDI的概况 | 第42-43页 |
·我国利用FDI的特点 | 第43-49页 |
·FDI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 | 第49-55页 |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 | 第50-52页 |
·FDI在我国的关联溢出效应 | 第52-54页 |
·FDI对我国研究与开发的影响 | 第54-55页 |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 | 第55-60页 |
·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 | 第55-57页 |
·东道国的市场环境 | 第57-58页 |
·技术差距 | 第58页 |
·东道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吸收能力 | 第58-60页 |
第5章 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 第60-70页 |
·地区实证研究—基于长三角16个城市2000年到2006年的数据 | 第60-66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 第61页 |
·实证检验和分析 | 第61-66页 |
·产业研究—基于高技术产业1997年到2006年的相关数据 | 第66-7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数据的采集 | 第67页 |
·计量分析的结果 | 第67-70页 |
第6章 强化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 第70-75页 |
·完善市场规范,优化投资环境 | 第70页 |
·调整引资方向和政策 | 第70-71页 |
·引入竞争机制,营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规划好市场中介组织 | 第71-72页 |
·重视人力资本投入,进一步发展教育和培训体系 | 第72页 |
·重视科学研究,强化产、学、研之间的资源联动 | 第72-73页 |
·改善用人机制,促进人员的流动机制 | 第73页 |
·鼓励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 | 第73页 |
·大力扶持产业集聚群,重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关联 | 第73-75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