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池反垄断规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专利池概述 | 第11-15页 |
一、专利池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专利池的基本特征及类别 | 第12-13页 |
(一) 专利池的基本特征 | 第12页 |
(二) 专利池的分类 | 第12-13页 |
三、专利池的产生原因 | 第13页 |
四、专利池的价值分析 | 第13-15页 |
(一) 解决"专利丛"问题 | 第13-14页 |
(二) 推行技术标准 | 第14页 |
(三) 降低交易成本 | 第14-15页 |
(四) 降低诉讼风险 | 第15页 |
第二章 专利池反垄断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15-22页 |
一、知识产权与反垄断制度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 | 第16-17页 |
(一) 二者的统一性 | 第16页 |
(二) 二者的潜在冲突 | 第16-17页 |
二、专利池的内部结构分析 | 第17-20页 |
(一) 阻碍性专利 | 第17-18页 |
(二) 互补性专利 | 第18-19页 |
(三) 竞争性专利 | 第19-20页 |
三、专利池反垄断规制的现实必要性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美国与欧共体专利池反垄断规制的比较研究 | 第22-33页 |
一、美国反垄断体系介绍 | 第22-26页 |
(一) 美国反垄断法框架 | 第22-25页 |
(二) 美国判断专利池垄断行为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二、欧共体反垄断体系介绍 | 第26-28页 |
(一) 《罗马条约》 | 第26-27页 |
(二) 第772/2004号规章 | 第27-28页 |
(三) 2004/C 101/02指南 | 第28页 |
三、美国与欧共体对于专利池反垄断规制的比较法分析 | 第28-33页 |
(一) 相同之处 | 第29-30页 |
(二) 不同之处 | 第30页 |
(三) 实证对比分析 | 第30-33页 |
第四章 专利池垄断行为的具体分析 | 第33-41页 |
一、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33-34页 |
(一) 界定相关市场的意义 | 第33-34页 |
(二) 相关市场的分类 | 第34页 |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第34-37页 |
(一) 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 | 第34-35页 |
(二)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具体行为分析 | 第35-37页 |
三、联合限制竞争行为 | 第37-41页 |
(一) 横向限制竞争行为 | 第37-39页 |
(二) 纵向限制竞争行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专利池的反垄断制度构思 | 第41-51页 |
一、我国目前立法现状 | 第41-45页 |
(一) 《反不正当竞争法》 | 第41-42页 |
(二) 《对外贸易法》 | 第42页 |
(三) 《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 第42-43页 |
(四) 《专利法》 | 第43-44页 |
(五) 《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 第44页 |
(六) 《反垄断法》 | 第44-45页 |
二、我国当前立法的缺点 | 第45-46页 |
(一) 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反垄断规范 | 第45页 |
(二) 缺乏明确的执法机构 | 第45-46页 |
(三) 现行法律规范的内容过于原则性 | 第46页 |
三、关于构建我国专利池反垄断制度的建议 | 第46-51页 |
(一) 制定专利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及相关配套指南 | 第46-48页 |
(二) 修改、完善现行法律 | 第48-49页 |
(三) 强化专利许可制度 | 第49-50页 |
(四) 建立统一的执法部门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