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越橘及植物内生真菌研究概况 | 第13-22页 |
·越橘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越橘的概况 | 第13页 |
·越橘的药用成分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内生真菌的概况 | 第14-17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特性 | 第15-16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作用 | 第16-17页 |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 第17页 |
·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 | 第18-20页 |
·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 第18-19页 |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 第19页 |
·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 第19-20页 |
·抗生素类活性物质 | 第20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22-29页 |
·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植物组织表面消毒 | 第22-23页 |
·表面消毒的效果的检测 | 第23页 |
·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23页 |
·菌种的鉴定 | 第23-24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24-29页 |
·菌株H1的形态学鉴定 | 第24-25页 |
·菌株H2的形态学鉴定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9-35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菌株H1的生长曲线 | 第29-32页 |
·菌株H2的生长曲线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菌株H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5-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43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菌株H1 DNA的提取 | 第43页 |
·菌株H1 PCR扩增结果 | 第43-44页 |
·菌株H1的PCR产物克隆结果 | 第44页 |
·序列分析 | 第44-4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菌株H2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47-57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菌株 | 第47页 |
·主要仪器试剂 | 第47页 |
·培养基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49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47-48页 |
·菌株H2的液体发酵培养 | 第48页 |
·菌株H2菌丝体活性成分的初提 | 第48-49页 |
·北高丛越橘叶片活性成分的初提 | 第49页 |
·薄层层析法的探索 | 第49页 |
·对提取物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的解析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硅胶柱层析的分离结果 | 第49-50页 |
·展开剂的确定及TLC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质谱、红外图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结果 | 第51-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形态学鉴定 | 第57页 |
·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菌株H1和H2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57页 |
·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菌株H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57页 |
·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菌株H2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