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研究综述 | 第12-24页 |
·林木蒸腾耗水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蒸腾机制 | 第13页 |
·国内外林木蒸腾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枝叶尺度方法 | 第14-15页 |
·光合系统测定仪法 | 第14-15页 |
·稳态气孔计法 | 第15页 |
·快速称重法 | 第15页 |
·单木尺度 | 第15-18页 |
·热技术方法 | 第15-17页 |
·蒸渗仪法 | 第17页 |
·整树容器法 | 第17页 |
·同位素示踪法 | 第17-18页 |
·风调室法 | 第18页 |
·林分尺度方法 | 第18-20页 |
·涡动相关法 | 第18页 |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 第18-19页 |
·空气动力学法 | 第19页 |
·水量平衡法 | 第19页 |
·彭曼联合法 | 第19-20页 |
·SPAC法 | 第20页 |
·区域尺度 | 第20页 |
·林木蒸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 第20-22页 |
·气孔和非气孔调节 | 第21页 |
·太阳辐射 | 第21页 |
·空气温度 | 第21页 |
·空气相对湿度 | 第21-22页 |
·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 | 第22页 |
·风速 | 第22页 |
·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 第22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22-23页 |
·尺度转换 | 第22-23页 |
·非均一下垫面 | 第23页 |
·提高仪器精确度 | 第23页 |
·对方法的改进和新方法探求 | 第23页 |
·热技术和遥感技术方法 | 第23页 |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 | 第23-24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4-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样地调查及标准木选择 | 第25页 |
·树干液流速率测定方法 | 第25-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杉木生长期的划分 | 第29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67页 |
·杉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 | 第29-37页 |
·春季生长期杉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 | 第29-32页 |
·夏季生长期杉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 | 第32-35页 |
·秋季生长期杉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 | 第35-37页 |
·环境因子对杉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37-55页 |
·春季生长期环境因子对杉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37-44页 |
·夏季生长期环境因子对杉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44-49页 |
·秋季生长期环境因子对杉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49-55页 |
·杉木树干液流速率季节变化规律 | 第55-56页 |
·环境因子对杉木树干液流速率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树干边材面积和胸径的关系 | 第57-58页 |
·杉木标准木日蒸腾量计算及日蒸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8-60页 |
·单木耗水模型的建立 | 第60-66页 |
·日液流速率模型的建立 | 第61-64页 |
·晴天液流速率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阴天液流速率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单木日耗水量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杉木人工林耗水尺度扩展 | 第66-67页 |
4 结论与创新点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创新点和缺陷 | 第69-71页 |
5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