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 第9页 |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反生产效应 | 第9-11页 |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 第11-12页 |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模型演进 | 第12-13页 |
第三章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实践 | 第13-18页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 第13-14页 |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 第14-16页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四章 中美货币政策协调模式 | 第18-22页 |
·中国的崛起与中美货币政策协调 | 第18-19页 |
·协调模式的实证分析 | 第19-22页 |
·中美货币政策单向溢出效应granger因果检验 | 第19-22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19-21页 |
·协整检验 | 第21页 |
·Granger因果检验结论 | 第21-22页 |
第五章 协调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40页 |
·单向货币政策协调损失的度量 | 第22-23页 |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与单次被动协调损失 | 第23-32页 |
·固定汇率下蒙代尔-弗莱明的两国货币政策传导模型 | 第23页 |
·结构VAR实证分析 | 第23-27页 |
·结构VAR计量经济模型的说明 | 第24-25页 |
·实证模型的建构和说明 | 第25-26页 |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构VAR模拟的进一步分析-冲击反应函数的演变趋势 | 第27-32页 |
·结构VAR模型与中国需求结构 | 第28-31页 |
·被动协调损失函数的演变趋势 | 第31-32页 |
·中美经济周期非协同性与被动协调频率 | 第32-39页 |
·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文献综述 | 第32-35页 |
·中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实证检验 | 第35-39页 |
·HP滤波(Hodrick-Prescott filter)理论模型 | 第35-36页 |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实证检验结果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0-45页 |
·双边政策协调的前景及形式 | 第40-41页 |
·货币政策独立将成为必然趋势 | 第41-42页 |
·实现我国汇率机制由固定汇率向管理浮动汇率的转变 | 第42-43页 |
·适度加强资本流动监管,保障货币政策独立性 | 第43-44页 |
·应对中美货币政策冲突的策略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