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传播现象初探--一个媒介环境学的视角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5页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页 |
2. 文献梳理与理论综述 | 第7-11页 |
·关于手机传播的研究 | 第7-9页 |
·媒介分析理论与媒介环境学 | 第9-11页 |
3. 核心概念界说 | 第11-13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媒介环境学派概述 | 第15-20页 |
·媒介环境学理论溯源 | 第15-17页 |
·媒介环境学的核心命题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媒介即环境——作为环境的手机 | 第20-29页 |
·作为感知环境的手机 | 第20-23页 |
·多感官交织式参与 | 第21页 |
·高频次选择性感知 | 第21-22页 |
·随身性高参与视听 | 第22页 |
·移动性交互式沟通 | 第22-23页 |
·作为符号环境的手机 | 第23-25页 |
·手机交流的符号形式 | 第24页 |
·手机的符号互动及其模式 | 第24-25页 |
·作为社会环境的手机 | 第25-29页 |
·手机与其它人际媒介 | 第26页 |
·手机与大众媒介 | 第26-27页 |
·手机与信息社会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手机的偏倚与文化特征 | 第29-40页 |
·手机的偏倚 | 第29-30页 |
·手机传播文化特征 | 第30-40页 |
·复合感知与多元表达 | 第30-32页 |
·空间切换与浸入构想 | 第32-34页 |
·个人表达与潜在民主 | 第34-36页 |
·无线连接与动感地带 | 第36-37页 |
·个性张扬与碎片分享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手机传播的环顾与展望 | 第40-43页 |
·社会系统里的手机传播 | 第40-42页 |
·3G时代的手机传播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注释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