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观物取象”思维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 ·课题内容、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课题内容 | 第7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第2章 汉字“观物取象”的哲学思想概论 | 第11-15页 |
| ·观物取象 | 第11-12页 |
| ·概念及意义 | 第11页 |
| ·汉字独特的思维方式 | 第11-12页 |
| ·观的态度 | 第12-13页 |
| ·以“天圆地方”为基本的世界观 | 第12页 |
| ·内向空间的世界观 | 第12-13页 |
| ·“一波三折”的观察方式 | 第13页 |
| ·取的方法 | 第13-14页 |
| ·象的超越性 | 第14-15页 |
| 第3章“观物”的视觉思维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 第15-24页 |
| ·汉字构形中的归纳观念 | 第15-16页 |
| ·“观物”中的秩序化 | 第15页 |
| ·符号的归纳 | 第15-16页 |
| ·模件的无穷的替代性 | 第16-17页 |
| ·单体的替换性 | 第16-17页 |
| ·无穷的衍生性 | 第17页 |
| ·汉字构形中的组合观念 | 第17-22页 |
| ·“观物”中组合结构 | 第17-18页 |
| ·关系的组合 | 第18-21页 |
| ·关系的组合所形成的“新文脉” | 第21-22页 |
| ·汉字内向性的观察方法 | 第22-24页 |
| 第4章“取象”的视觉痕迹心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第24-38页 |
| ·“取象”的视觉痕迹反映事物变化进展的过程 | 第24-27页 |
| ·设计实验 | 第25页 |
| ·设计中真实感比真实重要 | 第25-27页 |
| ·“取象”的视觉痕迹反映的心灵之象 | 第27-29页 |
| ·设计实验:痕迹的再现性对现实的偏移 | 第27-29页 |
| ·“取象”的视觉痕迹所体现的“生命本质” | 第29-32页 |
| ·生命的内力作用 | 第29-30页 |
| ·生命的延展性 | 第30页 |
| ·生命的时间性 | 第30-32页 |
| ·生命过程的体验 | 第32页 |
| ·“取象”的视觉痕迹所体现的“包容性” | 第32-35页 |
| ·对时空层次的压缩 | 第32-33页 |
| ·对时空层次的分解 | 第33-35页 |
| ·“取象”的视觉痕迹所展现的“回归本源”的设计 | 第35页 |
| ·视觉痕迹所体现的“声音性发展” | 第35-38页 |
| ·声音的视觉痕迹 | 第35-36页 |
| ·对声音视觉化的取象 | 第36-38页 |
| 第5章 对“观物取象”理念的实践 | 第38-40页 |
| ·在户外进行的考察活动 | 第38页 |
| ·课堂准备 | 第38-39页 |
| ·课题总结 | 第39-40页 |
| 第六章:未来汉字设计发展的展望 | 第40-43页 |
| ·“可能性世界”的字体 | 第40-41页 |
| ·载有独特信息的独特汉字设计 | 第41页 |
| ·字体的未来 | 第41-43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
| 获奖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