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稳材料的快速凝固连接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22页 |
| ·亚稳材料简介 | 第9-10页 |
| ·快速凝固技术 | 第10-14页 |
| ·快速凝固分类 | 第10-11页 |
| ·急冷快速凝固 | 第11-12页 |
| ·深过冷快速凝固 | 第12-14页 |
| ·快速凝固合金 | 第14-18页 |
| ·微晶合金 | 第14页 |
| ·非晶合金 | 第14-18页 |
| ·低维亚稳合金的连接 | 第18-21页 |
| ·亚稳材料微连接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低维亚稳合金的CDW焊接 | 第19-21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 研究方案 | 第22-32页 |
| ·总体研究方案 | 第2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 ·快速凝固连接条件的建立 | 第23页 |
| ·电路原理图 | 第23页 |
| ·加压装置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及步骤 | 第23-27页 |
| ·快速凝固合金箔的制备 | 第23-24页 |
| ·焊前准备 | 第24-25页 |
| ·合金箔的点焊连接 | 第25页 |
| ·接头试样制备 | 第25页 |
| ·接头组织分析 | 第25-26页 |
| ·接头性能表征 | 第26-27页 |
| ·焊接参数的确定 | 第27-29页 |
| ·电极尺寸 | 第27页 |
| ·焊接工艺参数 | 第27-29页 |
| ·熔核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3 急冷Ni-Si合金箔的快速凝固连接 | 第32-39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急冷合金箔带及接头组织特征 | 第32-36页 |
| ·急冷合金箔带组织特征 | 第32-33页 |
| ·Ni-8.24%Si亚共晶接头组织形态 | 第33-35页 |
| ·Ni-11.53%Si共晶合金接头组织特征 | 第35-36页 |
| ·接头冷却速率的数值分析 | 第36-37页 |
| ·点焊接头的形成机制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急冷Fe-Cu包晶合金的快速凝固连接 | 第39-51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合金成分的选择 | 第39-40页 |
| ·合金急冷箔的原始组织 | 第40-41页 |
| ·点焊接头的组织分析 | 第41-42页 |
| ·Fe-50%Cu接头组织形貌 | 第41-42页 |
| ·Fe-60%Cu接头组织形貌 | 第42页 |
| ·熔核温度场理论分析 | 第42-44页 |
| ·熔核形成机制 | 第44-47页 |
| ·熔核中液相分离 | 第44-46页 |
| ·熔核中液相流动 | 第46-47页 |
| ·工艺参数对接头质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电极压力 | 第47页 |
| ·焊接电压 | 第47-48页 |
| ·焊接缺陷 | 第48-49页 |
| ·接头断口形貌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Zr基非晶薄带的快速凝固连接 | 第51-62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非晶合金的结构分析 | 第51-53页 |
| ·XRD分析 | 第51-52页 |
| ·TEM分析 | 第52页 |
| ·DSC分析 | 第52-53页 |
| ·点焊接头形貌观察 | 第53-54页 |
| ·点焊接头的XRD分析 | 第53页 |
| ·非晶接头形貌观察 | 第53-54页 |
| ·接头冷却速率的理论计算 | 第54-56页 |
| ·焊接参数对接头质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 ·电极压力 | 第56页 |
| ·焊接电压 | 第56-57页 |
| ·焊接能量 | 第57-58页 |
| ·焊接缺陷及预防措施 | 第58-61页 |
| ·电极的粘附 | 第58-59页 |
| ·飞溅 | 第59-60页 |
| ·接头断口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结论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及所获奖励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