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美洲史论文--北美洲论文--美国论文--帝国主义时期(1898年~)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5年~)论文

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外交研究(1947-1969)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绪论第12-28页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20页
 三、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及基本框架第20-28页
第一章 美国经济外交的历史起源第28-44页
 第一节 商业外交时期(1789-1899)第28-33页
  一、商业传统与美国外交政策第28-30页
  二、孤立主义外交中的商业因素第30-33页
 第二节 门户开放外交(金元外交)时期(1899-1920)第33-35页
 第三节 赔款外交时期(1920-1934)第35-38页
 第四节 中立主义时期经济外交(1934-1941)第38-41页
 第五节 租借外交时期(1941-1947)第41-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二章 “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外交的缘起 (1947-1949)第44-70页
 第一节 遏制战略中的第三世界与美国经济外交思想第44-48页
  一、遏制战略对第三世界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第44-47页
  二、NSC68号文件与美国经济外交第47-48页
 第二节 保卫“共产主义大海中的前哨”:“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及其实践第48-56页
  一、美国对希腊、土耳其经济援助的历史背景第49-52页
  二、“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杜鲁门主义)与美国经济外交理论第52-55页
  三、“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的具体实践第55-56页
 第三节 杜鲁门主义向中国的延伸:1948年援华法案及其影响第56-63页
  一、美国对国民党政权经济援助的历史背景第57-58页
  二、1948年外援法案及援华法案第58-59页
  三、美国对“援蒋反共”政策的调整:背景与结果第59-63页
 第四节 盟国经济复兴计划与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外交第63-70页
  一、“亚洲马歇尔计划”与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外交第63-64页
  二、马歇尔计划与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外交第64-68页
  三、小结第68-70页
第三章 “对共产主义最强烈的消毒剂”:“第四点计划”时期(1949-1953)第70-101页
 第一节 第四点计划产生的思想根源与历史根源第70-79页
  一、第四点计划产生的思想根源第71-76页
  二、第四点计划出现的历史根源第76-79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问题及美国政府内部的争论第79-90页
  一、国际开发法案与第四点计划第80-82页
  二、第四点计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重点第82-86页
  三、技术合作署与经济合作署权限的划分第86-90页
 第三节 第四点计划实施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第90-94页
 第四节 执行机构的变化与第四点计划的历史命运第94-101页
  一、从技术合作署到经济合作署—共同安全署第94-96页
  二、从技术合作署、共同安全署到援外事务管理局第96-99页
  三、小结第99-101页
第四章 “冷战的新领袖与新战场”:“共同安全法”时期(1953-1961)第101-135页
 第一节 艾森豪威尔政府遏制战略中的第三世界及其经济外交思想第101-111页
  一、“共同安全法案”与美国经济外交第102-103页
  二、艾森豪威尔政府遏制战略及其经济外交思想第103-106页
  三、“共产主义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外交”研究报告第106-111页
 第二节 经济外交的两个阶段及其特点第111-121页
  一、“贸易而非援助”阶段及其特点(1953-1957)第111-116页
  二、“贸易与援助并重”阶段及其特点(1957-1961)第116-121页
 第三节 对第三世界国家或地区经济外交的具体实施第121-135页
  一、对亚洲“反共盟国”经济外交第122-126页
  二、对“中立主义”国家经济外交第126-129页
  三、对“战略原料生产地区”经济外交:以苏伊士运河危机为例第129-133页
  四、小结第133-135页
第五章 “冷战中最有效的兵工厂”及其制度化:“1961年外援法案”时期(1961-1969)第135-168页
 第一节 肯尼迪-约翰逊政府遏制战略中的第三世界及其经济外交思想第135-141页
  一、“和平战略”及其对第三世界的认识第135-136页
  二、肯尼迪对艾森豪威尔、杜鲁门的继承与批评第136-138页
  三、“罗斯托主义”:对第三世界经济外交思想的确立第138-141页
 第二节 制度化:《1961年外援法案》及其主要特点第141-146页
  一、“1961年外援法案”的主要内容第141-143页
  二、“1961年外援法案”的主要特点第143-146页
 第三节 1961年外援法案在“后院地区”的运用第146-168页
  一、艾森豪威尔的外交“遗产”:古巴革命与拉美困局第147-150页
  二、肯尼迪政府与争取进步联盟第150-152页
  三、争取进步联盟在巴西、智利等国的困境第152-156页
  四、克雷委员会报告及其他相关报告第156-158页
  五、约翰逊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外交的特点第158-166页
  六、小结第166-168页
第六章 “一件比石油更强大的武器”:第480号公法时期(1954-1969)第168-197页
 第一节 粮食成为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武器”第168-174页
  一、美国粮食外交的历史起源第169-171页
  二、粮食成为战后美国外交武器的现实基础第171-172页
  三、粮食成为外交武器的制度保障:第480号公法第172-174页
 第二节 “粮食用于和平计划”(1954-1961)第174-184页
  一、“粮食用于和平计划”及其主要内容第174-177页
  二、地区和国家差别对待政策及其分歧第177-181页
  三、第480号公法销售与战略物资储备第181-184页
 第三节 强化“粮食用于和平计划”(1961-1969)第184-197页
  一、“通过发展实现粮食用于和平计划”(1961-1963)第184-188页
  二、“粮食用于自由计划”(1963-1969)第188-195页
  三、小结第195-197页
结语第197-201页
参考文献第201-212页
附录第212-2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15-216页
致谢第216-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悲剧
下一篇:苏联特殊移民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