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 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的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2. 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的多样性 | 第16-18页 |
·物种的多样性 | 第16页 |
·生存环境的多样性 | 第16-17页 |
·功能多样性 | 第17-18页 |
3. 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有性态—无性态的分类问题 | 第18-19页 |
4. 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5. 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研究的科学性 | 第21-22页 |
6. 真菌分类技术在枯枝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6页 |
7. 凋落枯枝暗色丝孢菌的分类标准 | 第26-27页 |
·属级分类标准 | 第26-27页 |
·种级分类标准 | 第27页 |
8. 本研究的科学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中国西南地区凋落枯枝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 第28-10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标本来源及采集 | 第28页 |
·培养基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标本室内处理 | 第28页 |
·种菌玻片制作 | 第28-29页 |
·种菌的分离纯化 | 第29-30页 |
·简易促进产孢的方法 | 第30页 |
·分生孢子萌发及产孢方式观察 | 第30页 |
·描述鉴定 | 第30页 |
2. 研究结果 | 第30-105页 |
·内壁芽生式 | 第31-62页 |
1.棒孢属 Corynespora Güssow Z. Pflkrankh. 16: 10-13, 1906. | 第31-54页 |
2.穗序隔孢属 Spadicoides Hughes, Can. J. Bot. 36: 805-806, 1958. | 第54-59页 |
3.裂孢属 Sporoschisma Berkeley & Broome, apud Berk. in Gardeners' Chronicle, 1847: 540, 1847 | 第59-62页 |
·全壁芽生式 | 第62-105页 |
1.顶丛格孢属 Berkleasmium Zobel in Corda, 1854, Icones Fung., 6:4. | 第62-65页 |
2.心形孢属 Cordana Preuss, 1851, Linnaea, 24: 129-130. Preussiaster O. Kunze, 1891, Revis. Gen. Pl., 2: 867. | 第65-70页 |
3.瓶梗附孢属 Cryptophiale Pirozynski, 1968, Can. J. Bot., 46: 1123-1127. | 第70-74页 |
4.埃里彼格孢属 Ellisembia Subram. Proc. Indian Natn. Acad. Sci. B 58: 183, 1992. Imicles Shoemaker & Hambleton, Can. J. Bot. 79: 598, 2001. | 第74-83页 |
5.顶孢属 Exserticlava S. J. Hughes, New Zealand Journal of Botany 16(3): 332, 1978. | 第83-86页 |
6.基膨孢属 Guedea Rmbelli & Bartoli, Trans. Br. mycol. Soc. 71 (2): 340-342, 1978. | 第86-90页 |
7.拟虫囊孢属 Listeromyces Penz. & Sacc., Malpighia 15: 259, 1901. | 第90-92页 |
8.拟折孢属 Minimelanolocus Casta?eda & Heredia , Cryptogamie Mycol. 22(1): 7, 2001. | 第92-96页 |
9.葚孢属 Sporidesmium Link & Fr.; Link, Magazin Ges. Naturf. Freunde Berl. 3(1): 41, 1809; Fries, Syst. Mycol. 1: 40, 1821. | 第96-105页 |
3. 总结与讨论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