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三种新型可降解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8页
   ·可降解材料第10-20页
     ·可降解材料的概述第10-15页
       ·几种主要的可降解材料第10-14页
       ·可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第14-15页
       ·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第15页
     ·可降解材料—聚乙交酯、壳聚糖的研究现状及合成方法第15-20页
       ·聚乙交酯的研究现状及合成方法第16-17页
       ·壳聚糖的研究现状及改性方法第17-20页
   ·导电聚合物第20-26页
     ·导电聚合物的概述第20-24页
       ·常见的导电聚合物第20-22页
       ·导电聚合物的应用第22-24页
     ·导电聚合物-苯胺齐聚物、聚 5-羧基吲哚的发展现状和合成方法第24-26页
       ·苯胺齐聚物的发展现状和合成方法第24-25页
       ·聚5-羧基吲哚的发展现状和合成方法第25-26页
   ·降解导电聚合物第26页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基于苯胺五聚体和聚乙交酯的可降解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28-45页
   ·实验部分第28-31页
     ·仪器与试剂第28-29页
     ·合成路线及实验方法第29-31页
       ·苯胺五聚体的合成第29-30页
       ·聚乙交酯的合成第30页
       ·苯胺五聚体和聚乙交酯共聚物(R_4)的合成第30页
       ·体外降解实验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43页
     ·聚乙交酯合成部分的讨论第31-33页
       ·溶剂量对反应的影响第31页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31-32页
       ·原料比对聚乙交酯溶解性的影响第32-33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33-36页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第36-38页
     ·元素分析第38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38-40页
     ·循环伏安图分析第40-41页
     ·电导率与表面形态结构第41-42页
       ·电导率第41页
       ·表面形态结构第41-42页
     ·热重分析第42页
     ·降解性能研究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基于聚 5-羧基吲哚和聚乙交酯的可降解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45-61页
   ·实验部分第45-47页
     ·仪器与试剂第45-46页
     ·合成路线及实验方法第46-47页
       ·聚 5-羧基吲哚(PICA)的合成第46页
       ·聚乙交酯的合成第46页
       ·聚吲哚和聚乙交酯共聚物(R_6)的合成第46-47页
       ·体外降解实验第47页
       ·生物相容性实验第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第49-51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51-52页
     ·荧光光谱分析第52-53页
     ·循环伏安分析第53-55页
     ·电导率与表面形态结构第55-56页
       ·电导率第55页
       ·表面形态结构第55-56页
     ·热重分析第56-57页
     ·降解性能研究第57页
     ·生物相容性研究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基于苯胺五聚体和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的可降解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61-70页
   ·实验部分第61-64页
     ·仪器与试剂第61-62页
     ·合成路线及实验方法第62-64页
       ·苯胺五聚体的合成第62页
       ·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的合成第62-63页
       ·苯胺五聚体和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共聚物(R_8)的合成第63页
       ·体外降解实验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68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64-66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66页
     ·电导率与表面形态结构第66-67页
       ·电导率第66-67页
       ·表面形态结构第67页
     ·热重分析第67-68页
     ·降解性能研究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降解交联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下一篇:含氮配合物晶体中水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