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吉祥艺术研究及其设计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虎吉祥艺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虎吉祥艺术的设计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本研究课题领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发展过程研究不系统,缺乏对民族文化内涵深刻挖掘 | 第15页 |
·视觉艺术研究不充分,缺乏深层次视觉符号分析解读 | 第15页 |
·现代设计中应用贫乏,缺乏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论文的整体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虎吉祥艺术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 第19-40页 |
·引言 | 第19页 |
·原始崇拜的产物 | 第19-24页 |
·图腾崇拜 | 第19-21页 |
·灵物崇拜 | 第21-23页 |
·生殖崇拜 | 第23-24页 |
·权力与武力的象征 | 第24-29页 |
·社会权力的象征 | 第25-27页 |
·战场武力的象征 | 第27-29页 |
·民间艺术的吉祥物 | 第29-34页 |
·民间驱邪避灾的神物 | 第30-31页 |
·生活美满如意的象征 | 第31-32页 |
·儿童吉祥健康的祝愿 | 第32-34页 |
·卡通式的现代吉祥艺术造型 | 第34-38页 |
·现代吉祥艺术的特征 | 第34-36页 |
·商业化现代企业造型 | 第36-37页 |
·组织运动的宣传方式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虎吉祥艺术的民族文化内涵探索 | 第40-61页 |
·引言 | 第40页 |
·各民族的虎崇拜 | 第40-50页 |
·彝族崇拜黑虎 | 第40-42页 |
·土家族崇白虎 | 第42-43页 |
·白族的虎崇拜 | 第43-44页 |
·纳西族吉祥虎 | 第44-46页 |
·傣族的虎崇拜 | 第46-47页 |
·汉族吉祥老虎 | 第47-48页 |
·其它民族虎崇拜 | 第48-50页 |
·宗教中的虎崇拜 | 第50-54页 |
·道教中的虎 | 第50-52页 |
·佛教中的虎 | 第52-53页 |
·萨满教中的虎 | 第53-54页 |
·虎吉祥艺术中所透示的民族特质 | 第54-59页 |
·生存繁衍的民族追求 | 第54-56页 |
·仁义孝的民族美德 | 第56-58页 |
·向往权威的民族特点 | 第58-59页 |
·惩恶扬善的民族情结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虎吉祥艺术的视觉符号研究 | 第61-75页 |
·引言 | 第61页 |
·虎吉祥艺术视觉符号的构成方式 | 第61-64页 |
·延长扩大事物自然属性 | 第61-63页 |
·利用神话传说提炼加工 | 第63-64页 |
·谐音构成 | 第64页 |
·艺术加工 | 第64页 |
·虎吉祥艺术视觉符号的艺术特征 | 第64-67页 |
·色彩特征 | 第65-66页 |
·形态构成 | 第66-67页 |
·虎吉祥艺术视觉符号的语义解读 | 第67-73页 |
·崇拜敬仰的语义 | 第68-70页 |
·权势威猛的语义 | 第70页 |
·驱灾求吉的语义 | 第70-72页 |
·护子平安的语义 | 第72-73页 |
·可爱亲近的语义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虎吉祥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应用 | 第75-88页 |
·引言 | 第75页 |
·虎吉祥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思维方法研究 | 第75-78页 |
·虎吉祥艺术类别的划分 | 第75-76页 |
·跨越类别的设计思维方法 | 第76-77页 |
·对应类别的设计思维方法 | 第77-78页 |
·虎吉祥艺术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实例分析 | 第78-86页 |
·在现代工艺品中的设计应用 | 第79-81页 |
·现代企业造型中的设计应用 | 第81-84页 |
·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设计应用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2页 |
·全文总结 | 第88-90页 |
·研究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论文发表与参编教材情况 | 第96-97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课题研究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