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概述 | 第13-19页 |
| ·高层建筑概况 | 第13-15页 |
| ·高层建筑施工脚手架概述 | 第15-19页 |
| ·超高层建筑脚手架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课题的立论依据 | 第22-25页 |
| ·面临的问题 | 第23-24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2章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 | 第26-44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附着升降脚手架构造 | 第26-36页 |
| ·架体结构 | 第27-30页 |
| ·附着支撑系统 | 第30-31页 |
| ·防倾防坠系统 | 第31-34页 |
| ·动力升降系统 | 第34页 |
| ·荷载同步控制监测系统 | 第34-35页 |
| ·施工防护系统 | 第35-36页 |
| ·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 | 第36-40页 |
| ·脚手架安装 | 第36-37页 |
| ·脚手架提升 | 第37-39页 |
| ·脚手架高空拆除 | 第39-40页 |
| ·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管理 | 第40-43页 |
| ·技术措施 | 第40-42页 |
| ·组织措施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3章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静力计算分析 | 第44-60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4-49页 |
| ·工程概况 | 第44-45页 |
| ·结构材料特性 | 第45页 |
| ·分析单元 | 第45-46页 |
| ·计算工况 | 第46-49页 |
| ·边界条件 | 第49页 |
| ·荷载计算 | 第49-53页 |
| ·使用阶段 | 第51-52页 |
| ·提升阶段 | 第52-53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 ·计算结果汇总 | 第53-57页 |
| ·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4章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动力特性分析 | 第60-74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多自由度体系振动有限元法 | 第60-63页 |
| ·Hamilton原理 | 第60-61页 |
| ·振动方程建立 | 第61-63页 |
| ·模态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63-67页 |
| ·频率方程的建立 | 第63-65页 |
| ·计算方法 | 第65-67页 |
| ·附着升降脚手架动力特性分析 | 第67-72页 |
|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67-68页 |
| ·动力特性计算结果 | 第68-70页 |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风荷载模拟 | 第74-87页 |
| ·引言 | 第74页 |
| ·风的基本理论及其对结构的作用 | 第74-77页 |
| ·风的基本知识 | 第74-76页 |
| ·风对结构的作用 | 第76-77页 |
| ·脉动风荷载模拟 | 第77-86页 |
| ·风荷载模拟技术 | 第77-78页 |
| ·风速时程模拟 | 第78-80页 |
| ·风载时程模拟 | 第80-81页 |
| ·风荷载模拟结果 | 第81-86页 |
| ·小结 | 第86-87页 |
| 第6章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时域内风振响应分析 | 第87-102页 |
| ·引言 | 第87页 |
| ·风振响应时程分析 | 第87-97页 |
| ·时程计算 | 第87-91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1-97页 |
| ·风振响应对比分析 | 第97-100页 |
| ·静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97-99页 |
| ·不同等级风下的风振响应 | 第99-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2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 ·结论 | 第102-103页 |
| ·展望 | 第103-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