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中空微球概述 | 第8页 |
| ·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8-16页 |
| ·硬模板法 | 第8-12页 |
| ·逐层自组装法 | 第10-11页 |
| ·化学沉淀法 | 第11-12页 |
| ·软模板法 | 第12-13页 |
| ·牺牲模板法 | 第13-14页 |
| ·柯肯达尔效应 | 第13-14页 |
| ·一锅法 | 第14页 |
| ·自由模板法 | 第14-16页 |
| ·中空微球的应用 | 第16-19页 |
| ·锂电池 | 第16页 |
| ·催化剂载体 | 第16-17页 |
| ·中空填料 | 第17页 |
| ·生物医学 | 第17页 |
| ·微反应器 | 第17-18页 |
| ·传感器 | 第18-19页 |
| ·立题依据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P(St-MAA)模板法制备中空二氧化硅 | 第20-30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20-21页 |
|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步骤 | 第21-22页 |
| ·P(St-MAA)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 第21-22页 |
|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 第22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 ·St 用量对P(St-MAA)微球粒径的影响 | 第22-23页 |
| ·P(St-MAA)/SiO_2 复合微球的热重分析 | 第23-24页 |
| ·红外表征 | 第24-25页 |
| ·电镜表征 | 第25-26页 |
| ·N2 吸附-脱附分析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P(St-EA-MAA)模板法制备中空二氧化硅 | 第30-46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30-31页 |
|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31页 |
| ·实验步骤 | 第31-34页 |
| ·P(St-EA)种子乳液的制备 | 第31-32页 |
| ·P(St-EA-MAA)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表面-COOH 含量的调节 | 第32页 |
| ·P(St-EA-MAA)共聚物微球的形态调节 | 第32-33页 |
| ·中空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33页 |
| ·pH 条件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制备的影响 | 第33页 |
| ·搅拌速率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33-34页 |
| ·CTAB 的引入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结构的影响 | 第34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5页 |
| ·共聚物微球的结构和形态的表征 | 第34-35页 |
| ·热重分析 | 第35-36页 |
| ·共聚物微球的表面羧基含量的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制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热处理条件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形态的影响 | 第37-40页 |
| ·pH 条件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制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搅拌速率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41-42页 |
| ·CTAB 的引入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制备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在保温涂料中的应用 | 第46-52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46页 |
|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46页 |
| ·实验步骤 | 第46-48页 |
| ·中空SiO_2 微球掺杂的水性聚氨酯分散涂料的制备与成膜 | 第46-47页 |
| ·中空SiO_2 微球掺杂量对水性聚氨酯分散涂料保温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 ·涂膜组成对涂料保温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 ·中空SiO_2 微球掺杂量对水性聚氨酯分散涂料保温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涂膜组成对涂料保温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